落雁亭·壹(第3/4頁)

阿檀興奮地紅了臉。“是我自己縫的!我還有好多娃娃呢!大哥哥跟我來看好不好?”涼涼的小手拉著端華就往樓上走,正在收拾碗碟的薛娘子連忙阻止:“阿檀!不要這樣調皮!客人已經累了……”李瑯琊笑著向她搖了搖手。“不要緊的,我們都喜歡小孩子,陪她玩一會兒沒有什麽。”

話雖這樣說,但兩人隨著阿檀登上樓梯,推開隱藏在回廊盡頭的小門時,還是驚訝地睜大了眼睛——凝著暖光的木頭地板上,零零散散擺放著為數眾多的小人偶。有的是用綾絹碎布縫成,有的是木頭雕刻,還有彩繪鮮艷的泥娃娃。一個個或坐或臥,從門口一直排到了窗下的小榻,好像隨意栽種的花朵,自己生成了自成世界的小人國度。

“……還真是攢了好多啊,不會都是自己做的吧?”端華只顧著贊嘆,李瑯琊則蹲下身來一個個細看。看滿地娃娃的面貌和打扮,有衣袂翩翩的書生仕女,也有短褐草鞋的農夫樵子,更多的是稚齡的孩童。都穿著似模似樣、細節畢肖的美麗衣裳,或者是用顏料細細畫出,或者在布面上用細線連綴,每個人偶臉上都是桃紅雪白,帶著喜氣洋洋的笑容。

李瑯琊順手撿起一個套著小縷金衣,頭戴珠子羅帽的小泥娃娃,再看看窗外初升的上弦月,忽然間明白過來:“……端華,瞧我們真是山中不知日月了!明天不就是七夕節嗎?”他微笑著轉向了阿檀。“這些娃娃,都是明晚乞巧用的‘魔合羅’是嗎?”

阿檀臉上一下綻開了鮮妍明媚的笑容,似乎是沒想到他對女孩子的節俗如此了解。“可不是嘛!我準備了好多乞巧的小玩意呢,‘谷板’也好,‘仙橋’也好,比誰做得都巧!”

(四)

七月七日,天孫越過銀河與戀人相會的佳期,也是下界精於女紅的姑娘們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慶。這一天晚間,家家戶戶的女孩子都會在院落月下擺出香案,供出用彩絹紮成的花朵、彩紙剪出的橋梁、麻杆編成的小樓閣、黃蠟或木頭雕成的牛馬雞魚……總之,人間所有的景致和物件,幾乎都能在這一晚被雙雙巧手復制出來。可女孩們還只嫌巧思不夠,手工不精,又發明出一種叫做“谷板”的小型盆景:在木板上灑水覆土,播下草種,等它生出寸許長的青苗再修剪整齊,在其中搭好什麽小茅屋、小樹林,再穿插好各司其職,栩栩如生的小人偶,簡直就是微縮的一台小戲。至於“魔合羅”,也是七夕必備的名物——用各種材質做成的偶人。貴重的用金珠玉翠裝釋甚至用金銀鑄成,市井人家的就用泥塑布縫。“魔合羅”本是梵文,是佛教神名,在民間又被喚作“化生童子”,起初都是做成俊秀年少的孩童模樣,後來就變成各銫人物無般不虞匪。

兩個人跟著阿檀穿過滿地散放,猶如野草閑花的“魔合羅”偶人,來到了小榻跟前。阿檀喜孜孜地捧過了燭台,搖曳的燈火圓光下,分明是一片綠意喜人的小小田地——大約有一尺見方、一寸高低的淺木盒裏滿栽著綠茸茸的草苗,又用松枝和柳條妝點成一片樹林,在短枝簇擁的林蔭深處,有一座用木條和麥秸搭成的二層小樓。樓頂上用青銫硬紙一片片剪出了屋瓦,樓前用竹篾紮成大門,樹葉梗編成籬笆,圍成一進小院,幾只黃蠟捏成的雞犬散落在其中,猛看去竟好像在悠閑走動一般。

“這個不就是……”端華越看越是眼熟,詢問地看向阿檀,小姑娘得意地點著頭。“就是落雁亭呀——是不是一模一樣?就是多了一塊麥田呢。”

——果然,跟現實中的落雁亭稍有不同,小房子的院外分割出了一片正方形的空地,其中栽的不是草籽而是初生的嫩綠麥苗。阿檀拿起繡花的小剪刀小心修剪了一下青苗的高度,又拿起一頭蠟捏的黃牛放在麥田旁邊。“這個叫作‘種生’,要是我們真的虞匪這麽一塊田,媽媽就不用那麽莘苦啦……”

“還真是厲害啊……”兩個人圍著這縮小了多少倍的“落雁亭”驚嘆不已,端華更是真心實意地奉送著贊美之辭:“阿檀你簡直已經比織女還巧了,哪裏還需要再乞巧啊!”

“公子快別這樣誇她了,小丫頭本來就調皮,被人一誇就更鬧得厲害了……”薛娘子不知什麽時候也走進了房,雖然話裏的意思是在責備,臉上的微笑卻是滿滿的寵溺之情。

她從地上撿起幾個人偶,輕輕放回桌案上。“這孩子父親去世得早,我這做母親的不免有些嬌慣她了……每天過七夕,都會或做或買好些個‘魔合羅’娃娃來哄她高興。後來她大了一點,也學著自己做女紅、縫娃娃了,這才越攢越多,亂成這個樣子,讓客人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