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動作(第6/6頁)

王長勇唯一在乎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直達底層孩子生活的苦楚。

有的人拍文藝片是為了獲獎,是為了所謂的藝術成就,而有人拍攝藝術片,只是為了通過藝術的方式傳遞自己的一些思想罷了。

很明顯王長勇就是後者,比起名譽加身、業內吹捧,他更希望更多人看見《生於淤泥》。

然而現實卻是根本沒有那麽多人會對文藝片感興趣,這個時候具有號召力的導演、演員,便是王長勇期待的救星。

聽完王長勇的期待,秦硯最後的猶豫也打消:

“如果您不介意的話,這部電影我準備親自指導。”

這下王長勇愣住了,還沒想到秦硯居然想要親自執導。

他太清楚秦硯有多麽的誇張,別的不說,單單憑秦硯現在的名氣,就有無數的觀眾願意買票,走進電影院。

至於從業至今,只拍過商業片的秦硯,能不能拍好《生於淤泥》,王長勇已經不那麽在意了。

王長勇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實在太激動了,忍不住拉著秦硯的雙手,然後拍了拍秦硯的手背說道:

“好啊,那太好了。秦導,如果是你的話,我願意再再繼續等下去。沒關系的,只要能夠讓更多人看到這部電影就行。”

王長勇都有點語無倫次了,他發現自己的夢想距離自己是如此的近。

當然秦硯的問題還沒問完,他繼續說道:

“《生於淤泥》的主角,你有沒有想法?”

雖然王長勇剛才所講的故事是那個小孩在學校以及輟學時候的故事。

但事實上《生於淤泥》劇本的故事線,卻寫在輟學之後,那一段王長勇沒有親自見證、參與的經歷。

其實是男主角在16~22歲期間所發生的各種悲劇,這是主人公剛剛從學校走出來,然後立刻面對殘忍的社會。

可問題是,這個階段的演員太難找了。

你說用童星吧,童星畢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演技上肯定有所缺陷。而且十幾歲的小孩子,哪有那麽演出主人翁20多歲的狀態。

像《無人知曉》中,那個十幾歲就能夠直接獲得戛納影帝的少年演員,又不是大白菜,路上隨便都能撿到。

如果選擇使用年紀比較大,有一定表演經驗的演員,或許知道生活的艱辛,可是太老氣、太世俗。

《生於淤泥》劇本對於主角的描寫很詳細、很細膩,那些語言又優美又樸素。

一個對未來懷揣著無限希望的孩子,被現實一步步壓垮的脊梁骨,最後不得不跌回泥濘。

每一次都拼盡全力跳躍,結果每一次都跌回泥淖的痛苦。

如果換上一個25歲以上的演員,哪怕他演技再怎麽好,從形象上也不適合。

經歷過太多的世俗事情之後,人的氣質真的會發生變化。

很多電視劇、電影都會有這樣年齡跨越特別大的角色,最穩妥的做法就是少年版主人翁和成年版主人翁。

偏偏《生於淤泥》也不適用,主人翁的遭遇、成長與墮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容不得有任何的跳躍。

《生於淤泥》的男主角人選,將直接決定電影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