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動作(第5/6頁)

“這件事情就這麽也過去了,類似的學生實在太多了,我根本記不住。”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之後,王長勇突然聽到當地農村有一個男人犯了殺人搶劫罪,最後被判了死刑,而且就在他們當地執行。

本來就是個小縣城,殺人犯這種“大新聞”立刻鬧得滿城皆知。

那個時候的報紙根本就沒有什麽隱私權,立刻把事情始末都報道出來,這個男孩從小到大的經歷都被扒得一幹二凈。

甚至這個小孩當年在他們學校讀書的經歷也全部寫了出來,甚至還專門找上了王長勇進行采訪。

王長勇才感覺到有多麽的荒唐。

也是和記者的交流,王長勇才這個小孩從小到大到底接受了多少的痛苦,有多少次不甘與掙紮,結果一次次被現實擊倒。

這件事情,也就成了王長勇內心中的一個心結。

到現在王長勇都記得,記者的話筒就像耳光一樣,扇在王長勇臉上:

“你是人民教師嗎?這明明可以避免的悲劇,你到底做了什麽呢?”

“一個出生於社會底層的孩子,真的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走,讓自己的人生走到一個更好的台階上嗎?”

也是從這件事情之後,王長勇越發堅定,自己一定要在教師崗位上繼續幹下去,而且自己不能再想以前一樣無動於衷。

從那之後,王長勇贊助了十幾個因為沒有錢而準備退學的學生。

這也是秦硯為什麽會如此敬佩王長勇的原因。

在王長勇的故事裏,他把自己給描述成為了一個沒有師德的老師,因為他的疏忽,因為他的冷漠,讓這樣一個孩子走向了悲慘的結局。

言語之中,全部都是對於自己的憎惡。

說完之後,王長勇還特別抱歉地說了一句:

“哎,不好意思,又讓你們這些年輕人聽我這個老頭子抱怨當年往事。”

秦硯知識默默提起茶壺,很慎重給王長勇斟滿茶水,說道:

“王老師,您做得已經很棒了,有的事情我們真的沒有辦法改變而已。”

秦硯說這些話的同時,給旁邊的謝北楊遞了一張紙巾。

從一開始,謝北楊就坐在旁邊聽王長勇講這個故事。聽著聽著,謝北楊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哭得稀裏嘩啦。

謝北楊的共情能力實在是太出色了,這也讓他特別敏感。

雖然謝北楊對於故事中所描述的那種底層生活並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一個好的故事擁有極其強大的感染能力,瞬間把謝北楊帶到了無法掙脫的泥濘中去,讓他沒有辦法隱藏自己的情緒。

王長勇很慎重地說道:

“所以秦導這個劇本我一定要拍,我一直想把它拍出來,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曾經所發生過的一切。”

“也只有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孩子有多麽的苦。不是他們想要變成一個壞人,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成為好人的機會啊!”

秦硯很認真地點了點頭,他用接近承諾的語氣說道:

“王老師,我答應你這個電影一定會拍,只不過恐怕還得再等一段時間。”

王長勇心中早就有了預期,說道:

“我知道。但我還是希望盡快拍攝吧。”

“畢竟這些事情還是需要國家、社會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改變這些孩子的處境。”

這也是為什麽王長勇要寫《生於淤泥》這個劇本。他知道自己像自己這樣的老師,或許能夠改變幾個孩子的命運,當然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車水杯薪、蚍蜉撼樹,越是努力越是絕望。

王長勇在堅持自己老師工作的同時,努力成為一名作者與編劇。

因為他越來越能夠理解為什麽當年那位偉大的華國作者會說:“學醫救不了華國人。”

學醫所救不過是一個人的身體罷了,但思想所能夠拯救的卻是一個民族的信仰。

他在學校的堅持,只能夠救一兩個學生,但是電影可以救更多的學生!

什麽叫做藝術?什麽叫做文學?就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把思想傳播更多人的作品。

如果《生於淤泥》能夠上映,只要它能夠拍得好,它就可以引起很多觀眾去電影院看它,讓更多的人去關注這些社會問題。

秦硯突然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他自己都覺得太過於冒險:

“王老師,你對於這部電影的拍攝要求有什麽想法嗎?我也想和你聊一聊。”

“其實我就是一個小作者,編劇也剛接觸不就,對於電影這些東西都不是特別懂。”

“我就是希望有一個名氣大一點的導演,再有幾個大牌一點的演員,能夠加入。”

“說實話我並不是特別在意這個劇本最後能不能夠得獎,我更在意的是它能不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

“如果能夠保持《生於淤泥》的內核,能夠傳遞一樣的思想,就算把它給拍成商業喜劇片又如何,這些我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