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食》(第6/7頁)

編劇拿著劇本都出找投資商,於茫茫人海之中尋找伯樂,談何容易。

好不容易被人看上劇本了吧,然後別人有覺得你無名無姓、迫於生計,最容易欺負。

像趙廣仁這樣被迫成為一個槍手的情況可不罕見,很多編劇在成名之後,都痛述自己剛剛從業的時候,所遭受的各種黑暗。

好不容易混出了頭吧,國內編劇也沒什麽實質性的權力。資本方要怎麽改劇本就怎麽改劇本,國內數一數二的編劇,被資本氣得直接離開劇組。

編劇,明明直接決定著影視劇的故事性,這可是電影、電視劇最基石的東西,然後,在華國完全不受重視。

現在自己有這個能力與機會,秦硯自然會選擇站出來。

而從個人角度來說,國內類似於他這樣的商業劇本越多,那麽商業片的市場也會越大,越能夠影響整個市場的審美。

如果這個世界上整個市場都是層出不窮好的劇本,那壞的劇本自然會遭到淘汰,不會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悲劇。

可是《劍》都發布了半個月,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寫出能夠讓秦硯滿意的劇本。

而且還有不少編劇,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退出。哪怕秦硯向他們許諾的條件再好,他們也沒有任何的猶豫。

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和秦硯的觀念、習慣完全不同,當然秦硯對於這一點也沒有任何的反對。

畢竟這個世界不可能什麽都和他一樣,都按照他的路數發展,那這個世界也就太無聊了。

他只需要抓住能夠和他相互配合,能夠接受能夠和華硯觀念的編劇。

而且秦硯也願意和這些選擇離開的編劇們繼續保持聯系,他們大多有著自我的藝術追求,很多人都偏愛文藝的劇本。

哪天秦硯想拍一個具有華國特色的文藝片,秦硯很有可能還要求助於他們。

看來讓這些稚嫩的編劇或者郭子濤他們這些年輕導演直接上手第二個宣傳果然只能是幻想,最終還是秦硯親自操刀。

如果說上一次以“劍”為主題,是在展現華國的尚武精神,精湛工藝,以及家國新年。

那麽這一次宣傳片的主題,更加粗暴。

《食》

秦硯的劇本其實很簡單,不外乎就皇帝吃膩了禦廚的手藝,讓全國各地的廚師聚集在一起比賽做菜罷了。

他們以前對於華國的食物根本沒有任何常識性的認知,他們總覺得華國是一個缺乏美食文化的國家。

為什麽法餐能夠在國際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這和法餐一直對於自己文化的經營息息相關。

不斷強調著自己的菜肴有多麽的精致,有多麽的優雅,理念多麽先進。

誠然,法餐是比較復雜、先進的一種餐飲,但這世界上的菜肴體系絕對不止法餐一種。

而當法餐在全球徹底建立自己的形象標杆後,它就可以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其他的國家食物。

沒有蔬菜沙拉?你怎麽好意思說自己的事物健康。

沒有鵝肝等食材?你怎麽好意思說自己的食物高級。

居然用辣椒調料?你們不懂什麽是香料吧。

連最基本的飲食體系、理念都不同,如何讓華國菜在世界上去和法餐競爭。

所以這一次的《食》,秦硯就一個目的,要讓西方對華國菜產生好感,願意去嘗試即可。

也許菜系的理念上有所不同,但秦硯不擔心,他采取的方案很簡單,那就是炫技!

有的菜好吃不好看,秦硯全部沒有選擇。他知道肯定會有人批評他,說他對於美食完全不了解。

但是秦硯不在意,因為宣傳片能夠傳遞的就是畫面與聲音,而不是味覺!

秦硯大膽把《食》的重點放在了烹飪的技巧、事物的外觀上。

每個人看到《食》的時候,這未免也太好看了吧!純粹視覺上的享受,就已經讓人想要去嘗試了。

當國外網友看到秦硯頒布的這一個名為《食》的宣傳片的,每個人都開始瘋狂的叫囂,他們沒有想到華國居然有這麽多美麗的食物!

這就是藝術!

他們心中突然升起了一個念頭,就算沒有辦法買到奧運會票,他們也要去嘗試一下華國的事物。

在《食》之中,秦硯把畫面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雞髓筍、胭脂鵝脯、桂花蛋、八寶鴨、水晶蝦仁、白斬雞、紅燒蹄膀……

沒有任何的解說,但是廚師技巧、畫面顏色、皇帝表情,就已經把這些食物的味道傳遞給觀眾。

當然華國的觀眾在看到這些視頻的時候,下意識又開始進行挑刺,老實說《食》這個視頻有太多漏洞了。

秦硯在《食》中又有一定的架空和虛構,因為原因很簡單,在古代的時候,根本不存在那麽多的香料和佐料。

比如說像辣椒、西紅柿、土豆、地瓜、玉米這些食物,全部都是十七世紀之後從國外帶來,古代世界各國的食材都特別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