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奇兵(第5/6頁)

而且大家仔細看看秦導邀請的合作對象,那可是拍了《星球大戰》諾爾曼,制作了《加勒比海盜》、《星戰》、《哈利波特》的光魔啊。

這應該是我們距離國產科幻大片最近的一次了。

我相信只有讓這個市場看到科幻電影的賺錢的能力,才會有更多的資本湧入這個市場。

我們必須支持秦導的努力,所以大家一定要趕快去幫秦硯導演澄清這些情況。”

華國的科幻迷真的是一個特別具有組織性的群體,於是論壇版主的呼籲之下,越來越多的科幻迷意識到秦硯的努力,主動為秦硯進行澄清。

他們也知道,如果《地球要塞》真的交給華國特效公司制作,然後全部運用華國的演員,起碼在2005年絕對不會成功的。

這些科幻迷各自運用自己的渠道進行宣傳與澄清,有的會在自己的博客,有的會在門戶網站,還有的在“怪味豆”上開始攻城略地。

科幻名迷發揚出作為一個科幻愛好者的特長,那就是較真。

各種各樣詳實的數據、不同電影,尤其世界上各個知名特效公司的電影特效截圖,進行了全方位的搜集與對比。

在他們發表的帖子、博客,有大量的表格、數據、圖片,再加上嚴肅的邏輯推理與知識科普,它們的說服力遠遠大於媒體或者普通網名的無端猜測。

這樣一來,秦硯挑選《地球要塞》、選擇光魔和其他西方電影工作者的原因,就赤果果擺放在人們的面前。

電影的特效,那是沒法弄虛作假的。

一張截圖、一個視頻片段,就足以證明一切。不存在任何審美的差異,好就是好,壞就是壞。

哪怕再吹捧華國電影工業今非昔比的業內人士,面對這些證據也不敢再發聲。

在證據面前越是狡辯,越是證明自己的心虛。

科幻迷們如同神兵天降、浩浩湯湯,立刻蕩平了各種無端的猜想。

最近一段時間,秦硯密切把控著網絡上輿論的走向,看到這一幕,總算是放松了不少。

一旁的丁暢面露出好奇對秦硯說道:“老秦,你怎麽知道國內的科幻迷會站出來幫你說話。”

“其實我也不確定。我只是覺得他們會意識到,我是目前國內最有可能會拍科幻電影的導演。”

這倒不是秦硯自大。

以現在華國電影圈的規則,要想用幾千萬美刀的投資去拍電影,只有那幾個第五代的導演才有資格。

可問題是,他們會喜歡科幻電影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而其他喜歡科幻的年輕導演,就算有這個想法,也不可能有這個條件。

“你這膽子也太大了,一不小心沒有控制好,那網上鋪天蓋地的網民就會罵你是賣國賊,你到時候怎麽辦?”

秦硯反倒沒有任何的壓力:“不可能,首先我有信心能夠把這件事情控制到我能承受的範圍內。”

“就算萬一超出了預料,還有海外市場等著我去爭取。國內的言論無論如何也不會影響到海外的票房市場。”

“只要我能夠用華國的主要演員,拍出一部讓西方、讓世界認可的電影,那華國的電影市場依然會歡迎我的回來。”

丁暢只能感嘆一句:“老秦,真有你。”

丁暢很清楚,換任何一個導演都不可能選擇秦硯這種會把自己逼上絕路的宣傳方案,他們沒秦硯那個自信。

或許有人稱呼這是年輕人的狂妄,但不可否認這個世界創造奇跡的往往是年輕人。

而且這也不完全是《地球要塞》的宣傳方案,同時也是華國電影產業的宣傳方案。

如果想要盡快讓華國的電影工業體系建立,想要建立起現代化的產業格局。就必須要把老舊的電影制作傳統,攤開在陽光之下。

就像是傷口一樣,你永遠捂著它,它不會自然愈合,只會暗中化膿,變得更加惡臭。

秦硯並不否認,哪怕他什麽都不做,給華國電影市場慢慢發育的空間和時間,這個市場總有一天會誕生出足夠優秀的科幻作品和特效構思。

畢竟10多年之後,在秦硯活過的那個世界,不也出現了《流浪地球》、《魔童降世》那樣優秀的特效電影嗎?

難道在此之前,秦硯都得忍受國內落後的特效公司嗎?

另外一方面,這一次全球電影浪潮來得更加猛烈。華國現在已經開始直面其他各個國家的特效電影。

現在《指環王》已經能夠在華國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隨著全球文化交流加劇,外國特效電影的成績只會越來越好。

秦硯始終覺得要讓國內的觀眾清楚認識到國內工業和其他國家的差距。

只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到底差在什麽地方,知道自己國家的電影應該怎樣去發展,才有後來追上、反轉優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