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報復(第6/6頁)

其實秦硯也算是借題發揮,因為他知道像審核題材這個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切入點的話會一直相當的敏感。

這一次劉正豪能夠舉報他,那下一次其他導演是否也可以舉報他呢?

舉報這件事情就像是汙染的水源,如果真的允許舉報這種行為在影視圈之中肆意蔓延,那接下來所有拍電影的工作者會隨時都會處於一種提心吊膽中。

一開始只是秦硯推動著這件事情的發展,但是到了後來,國內的導演們也偶都想要加把火。

因為2004年上半年,國產電影票房又被好萊塢電影票房碾壓了。

這個時候一篇名為《我們拿什麽和好萊塢電影戰鬥》的電影評論,突然橫空出世。

在這篇報道之中詳細描寫了這幾年電影領域,華國電影的弱勢之一,那就是題材不如西方所豐富。

比如說像西方電影類型有一類電影能夠讓人循脈噴張,那就是動作犯罪電影,在這類電影之中會出現大量追逐鬥毆的橋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電影當屬《速度與激情》系列。

同樣台灣、香港也會有類似的電影,但這類電影在大陸基本上就不存,原因很簡單。

我們怎麽可能會爆發這種大型的治安騷動事件?

而且根據華文化一直強調的勤儉節約,怎麽可以在電影如此的奢侈與浪費。

但問題是人類身體裏就有追求視覺效果、物理破壞的基因,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電影創作最開始的階段,就抹殺了很多類別的電影部,這就是抹殺了電影更多的可能性。

電影創作畢竟是藝術,而藝術不應該接受太多的管控,我們應該接受世界是具有多樣化的。

這騙報道出來之後便有大量的相關人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明顯整個輿論都是一邊倒的情況,就包括連剛剛誕生的網民們也這樣認為。

他們又何嘗不喜歡看到華國電影拍出自己的災難片?先創造與誕生,然後再去評價好與壞。

如果華國的觀眾完全沒有看過某一類型的電影,這個時候西方世界提帶來了這樣的電影,觀眾自然會讓人沉迷其中。

電影創作就是如此,你越是擔心與限制某個題材,越是會引起人們對於它的向往與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