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暗線(第6/6頁)

秦硯給這個深邃的主題套上了兩層普通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外衣——武俠與戲劇。

他在《大笑江湖》的世界之中告訴所有人:我們從話本上、從江湖傳聞中、從父母長輩教育中,所獲知的世界運行規則,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

而這就是秦硯一直埋藏在《大笑江湖》之中的暗線——打破世俗觀念。

當初編寫完劇本,秦硯把這條暗線告訴謝北楊他們。每個人都在為秦硯的想法而驚嘆,沒有誰覺得有任何的突兀。

所以當有人把這一切展示在觀眾面前,觀眾們才發現:哇,說得這麽在理。

當然還有一些媒體和資本並不願意就此放手,他們繼續叫囂到說:這完全是意外巧合與過分解讀。作為秦硯一個二十歲不到的編劇,根本沒有想過如此深邃的主題。

這個時候已經不用秦硯出手,自然會有影迷幫他解釋。

比如為什麽電影開始的第一幕就是說書先生,而且還出現了兩次。為什麽沈期夢是一個酷愛讀通俗的女俠,為什麽顧子維反復提到自己師門對於自己卻又從未出現。

根據劇本創作的基本理論“契科夫之槍”——故事中提及的每一個元素都應在後文出場,不然就沒有必要提及[3]。

秦硯作為一名專業導演,他肯定不會犯下這麽愚蠢的錯誤,那說書先生以及話本的存在就只有一個解釋,他們象征著“社會規則”,束縛著著江湖上的每一個人。

當然最主要的證據其實還是秦硯親出演的彩蛋,也就是那名撰寫江湖話本的書生。

作為導演與編劇,《大笑江湖》的創造者,他難道不就是在設定著每一個人人生的上帝?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書生那句“這有何難,他們喜歡什麽,缺什麽,在故事裏給他們就好了”,就完全和社會建構主義契合在一起。

這些細節串聯在一起,讓秦硯那句不露面的台詞有些震耳發潰。

也是這句話讓各種對於《大笑江湖》質疑和批判的聲音瞬間消失。

同時越來越多被社會所束縛、所定義的普通人,走進了電影院去看《大笑江湖》。

在一邊歡笑的同時,又一邊反思著自己,是否也同樣被世界上的種種規則所束縛。

《大笑江湖》本來都已經開始逐漸走低的票房,再一次反彈。

在第四個周的時候,《大笑江湖》的票房正式突破1億,甚至第五周依舊取得了2200萬的票房!

很多年之後有人回過頭來評價秦硯的電影,如此說道:

從《大笑江湖》開始,秦硯導演就走上了一條不同於其他導演的路。

他善於把一些文藝片才表達的深邃主題放入商業片,而且將二者結合得十分融洽。讓人們在快樂觀影的同時,去反思這個世界。

如果問從什麽時候開始發現秦硯與其他導演不大一樣,恐怕大多數影迷都會回答《大笑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