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籌備(第6/7頁)

後來中年演員們加入體能訓練後,這種攀比之風,不僅沒有削弱,反而越演越烈。

有幾位年紀30多的中年男性演員,他們看著秦硯、謝北楊他們年輕精幹的身體,然後下意識摸了摸自己肚子上隨著歲月而不斷醞釀的“寶藏”,感覺遭到了來自年輕人的挑釁。

本來只是參加體態訓練的他們,也自願加入了早上的體能訓練。健身房立刻就被整個劇組攻占。

不過也是秦硯的加入,快速拉近了秦硯和演員之間的距離,讓接下來的很多工作都得以順利開展。

而負責訓練的梁永豐把這一切看在眼中,感嘆了一句秦硯對於演員的掌控力實在太強了。他只有跟著自己師父的時候,在一些知名導演身上看到過,幾乎可以說是令行禁止。

他現在無比期待電影開拍的那一天,他在劇組看到過太多的咖位之爭、戲份鬥爭、明褒暗諷,他總覺得秦硯的劇組會和別人不一樣。

除此訓練之外,也還有很多工作等待著秦硯去完成。比如說場地的租賃、其他工作人員的確定、合同簽訂等各種問題。

華硯公司現在還不夠健全,很多工作都需要秦硯親力親為。

在籌備期間,《古宅》在大陸上映一個半月,也下映了。《古宅》最後在大陸取得了1億華夏幣的總票房。

秦硯知道這個成績在今年完全不夠打,畢竟2002年可是會被譽為華國商業電影元年的年份,但是他也已經心滿意足了。

這個數據已經基本上和2001年票房冠軍《珍珠港》1.04億持平,這無疑給整個電影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在國內上映期間,關於《古宅》和秦硯的報道就沒有停止過。媒體們極盡全力去吹捧秦硯,在他們口中秦硯都快成為國產電影的希望了,同時對於秦硯的下一步電影更加期待。

比起之前秦硯高調出境,秦硯突然一反常態,謝絕了一切的采訪,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如果是上輩子的秦硯,恐怕還會為自己的成績而沾沾自喜,但是現在的他,知道《古宅》的成功其實更多是天時地利人和罷了。

天時,入世之際、全球比賽。

地利,華國主場、國人吹捧。

人和,華影相助、名導蟄伏。

前段時間甚至出現一種聲音說,《古宅》在國外都能取得那麽好的成績,那作為華國人必須要去支持。

當時華影集團的宣傳部門也找過秦硯,問他是否要展開宣傳,被秦硯直接拒絕。

這僅僅是一部恐怖片和愛國完全談不上關系,他不希望強迫打著某些旗號去要求電影觀眾看自己不喜歡看的電影。

這也是他拍攝文藝片一直以來堅持的標準。

雖然拍攝文藝片是一件很艱苦、低回報的事,而且電影中也的確有導演所想要表達的深邃主題。

但上輩子幾十年,秦硯從來沒有說過文藝片就一定比商業片更加高雅,更沒有站在道德或者是智商的高點,去鄙視、批判商業片的受眾群體。

除此之外,秦硯還配合有關部門做了另外一件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卻意義重大的事。

在《古宅》上映了一個周之後,國內許多的媒體突然開始報道各地偷票房的情況。

全國各地《古宅》的銷售異常的火爆,有的電影院與院線竟然為了中飽私囊,無恥地直接偷取《古宅》票房。

華國大陸電影好不容易在國際上取得了成績,很多人去電影院看《古宅》就是為了支持國產電影的發展。

居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偷《古宅》的票房,立刻引爆了整個社會的討論。

然後又有相關報道,指出各種偷票房的常見手段,比如手寫的電影票、其他電影票進行替換……

電影圈子裏的潛規則第一次如此詳細在群眾面前公布。

《古宅》的受眾本來就年輕人居多,他們也是國內權利意識最強的群體。他們自發參與市場的監管,不想讓自己的錢被某些人竊取。

秦硯其實知道偷票房肯定沒有辦法從根源上杜絕。

畢竟院線只要足夠狠心,完全可以打印出幾乎一模一樣的《古宅》電影票,但是不入票房統計中,普通公眾根本沒有辦法監督。

這次針對《古宅》票房的整頓,只是有關機關對於整個市場的試探,看看百姓們對於偷票房的反應,同時也是為了下次的重拳出擊師出有名。

在秦硯的記憶中,上一個世界的2002年並沒有像《古宅》這樣一部能夠激發過人自豪感的電影出現。

上半年雖然也有媒體報道過一些偷票房的報道,但實際上社會公眾的關注度完全不夠,導致後續工作的開展相當困難。

最近時間秦硯沒事便會看各種媒體報刊,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公民日報》。他能夠看見有關部門在暗中操縱著這次的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