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籌備(第2/7頁)

這是幾年前的事情,那個時候港城電影正如日中天,任何一個港城明星到了內陸都備受追捧。

因為取景,袁七爺帶著梁永豐去過一次大陸。

經濟剛剛騰飛,物質生活稍微有點變化的大陸,看到來自港城的明星,不管認不認識,一群人就圍堵上來,把當時活動的場地堵得水泄不通。

梁永豐對袁七爺說:“師父,如果有一天可以的話,我想來內地發展。”

當時袁七爺也問過梁永豐的原因,梁永豐的回答是:

“什麽政治、文化、經濟這些我都不懂,但我知道有一個事情是永遠沒有辦法改變的,那就是大陸人多。”

在港城人也多,單位密度遠比大陸誇張。但是港城才多大?

人多就意味著市場大,大陸的人口是港城的一百倍!但是港城人均電影消費能有大陸的一百倍嗎?!

而且只要人夠多,那就有足夠多的帥哥、美女,就更有可能出現優秀的演員。

以及在這些人中間,更有可能出現一兩個足以改變華國大陸電影市場的天才。

對於自己徒弟當初的話,袁七爺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很難想象在文化荒漠般的大陸能夠綻放出經典電影。

而且袁七爺一直認為梁永豐還需要磨練,就把他繼續留在自己的身邊。

但是這大陸票房的飛速發展,已經讓袁七爺深刻意識到大陸的潛力。越來越多的港城明星、演員願意去大陸淘金,傳說中遍地是機會的土地。

而今天與秦硯的會面,讓袁七爺再次回想起自己徒弟當初的那番話

袁七爺心想,或許秦硯便是那個能夠改變大陸市場的人也說不。他看過太多人,而他在秦硯身上看到一種名為希望的東西。

雖然袁七爺限制於各種不可言說的規則,沒有辦法直接參加秦硯的項目,但是他完全可以派自己的學生去參加。

如果自己學生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遇到了什麽無法解決的問題,那自己偶爾出手幫幫忙,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當然袁七爺也是有私心的,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發展得更好一些。

別看剛才秦硯說了那麽多港台的好話,什麽傳統文化傳承得很好,整個華語影視圈中的武術指導都集中在港台、電影產業鏈完整……

但實際上武行人才凋零、難以維系,外人根本不知道。哪怕袁七爺現在已經得了金馬獎,但是真正願意在他這兒學藝的人已經很少了。除了梁永豐外,他甚至找不到另外一個可以傳承他衣缽的徒弟。

畢竟武術指導這一行屬於寡頭市場,那些頂尖的武術指導能夠賺大錢,而底層的工作者,只能夠當出賣苦力危險重重的武替。

別說傷病、危險的問題,單說武替的工資,比龍套也高不上多少。辛辛苦苦學藝十幾年,生活都沒有辦法保證,誰願意入這一行呢?

港城的著名武術指導的確很多,什麽成龍、洪金寶等等都是如此,可越是如此,港城的競爭壓力就越大。

港城一年拍的電影就200部,其中真正需要武術指導電影,不到五分之一。

如果真如秦硯和自己徒弟梁永豐所說,大陸有更大市場的話,這對於港城武術指導行業無疑是個機會。

或許順從自己徒弟的願望,讓他去大陸發展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秦硯是他自己都看好的導演。

當然秦硯並沒有直接答應下來,他對於自己電影的要求標準相當之高,同對於每一個工作成員也有著相應的要求。否則的話,秦硯也不會專程跑一趟港城,伏低做小,就為了萬分之一邀請袁七爺的可能性。

在袁七爺的引薦下,秦硯很快就和梁永豐見面。梁永豐年紀也不小了,三十好幾,是一名相當精煉的男子,但是卻從來沒有真正擔任過大型電影的武術指導。

秦硯並不沒因為絲毫缺乏經驗而看低他,畢竟梁永豐跟在袁七爺旁邊學習了那麽多年。

在沒有袁七爺參與的情況下,秦硯和梁永豐聊了整整一個下午。秦硯把劇本中一些打鬥的分鏡圖拿出來,讓梁永豐幫他設計動作。

當梁永豐看到秦硯手中厚厚一摞、繪制詳細的分鏡圖,就已經動心了。

秦硯的實力、態度、資金都能夠擺在他面前,他也意識到這是個絕無僅有的機會,於是拿出自己全部的實力,向秦硯展示自己的實力。

到了後來,梁永豐甚至親拿起道具武器向秦硯掩飾。

雖然梁永豐在武術的藝術度上,比袁七爺還差了不少,但他的設計頗有新意,而且帶有一種銳意進取之意,最終兩人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見。

完成自己此行的首要任務後,秦硯並沒有立刻離開港城,反而在華國星公司以及梁永豐的幫助下,約見了不少的港城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