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汁家人(第2/3頁)

“這也是我所說的。”太子瀧道。

姜恒點了點頭,說:“暫時裁減軍隊,讓潯水的風戎軍退兵。”

朝洛文“嗯”了聲,說:“我沒有意見。”

風戎人從年初進玉璧關後,在中原待了大半年都想回家了,朝洛文本來對殺人也沒什麽興趣,麾下士兵更背井離鄉,思鄉之情難抑。

“玉璧關已成內關,”姜恒說,“不必再派許多兵馬。落雁與安陽每年可換防一次,解散四成軍隊,讓他們回家屯田,或在中原務農。”

“我同意。”汁綾答道。

“未來的一年中,將以洛陽為天下中心,”姜恒說,“重建商貿,溝通南北。”

“不錯。”陸冀說。

姜恒又道:“漸漸重建天下之中,洛陽王都,推行兩都制,落雁為北都,洛陽為中都,落雁輻射關外大地,洛陽則統領中原。照會各國,暫時休戰,冬季召開聯會後,再商討中原領土下一步的歸屬。”

這時,汁琮忽然用盡全身力氣,顫抖起來,勉力擡起一手,發出臨死前的咆哮。

他睜大了兩眼,看著正殿內的天花板,用盡了最後一點力氣,要傳達出自己的恨與殺意。

“父王!”太子瀧忙上前察看,汁綾卻怔怔看著兄長。

姜太後一手輕輕攔住太子瀧,另一手按在汁琮的胸膛上。

刹那殿內肅靜,姜太後內力所至,汁琮頓時受制,再次安靜下去。

“還有呢?”姜太後淡淡道,“繼續說。”

“沒有了。”姜恒答道,“殿下必須早日繼任國君,以免國內生亂。”

耿曙看了眼姜恒,姜恒一手在他的手背上輕輕拍了拍,不再多說。

“各位有何異議?”姜太後又道。

無人反對,這一夜,雍國終於回到了正軌上。

姜太後又說:“既然如此,就把時間留給我們罷,最後讓我們一家人陪伴在王陛下的身邊。”

眾人紛紛起身,告退。姜恒不知自己算不算“家人”,姜太後便朝姜恒說:“恒兒,你也留下。”

於是殿內剩下太子瀧、耿曙、姜恒、汁綾、姜太後五人。

漫長的沉寂之後,姜太後嘆了口氣,起身,汁綾忙上前扶住。

“我有三個孩兒,”姜太後說,“先是瑯兒,再是琮兒,再後來,是綾兒。”

“娘。”汁綾淚水在眼眶裏打滾。

姜太後說:“曾經我聽說,郢人也好,梁人也罷,或是鄭人……王室之中,兄弟鬩墻,手足相戮,總覺得不可思議,兄弟啊,怎麽能互相殘殺呢?”

汁綾刹那色變,不知母親所言何意,當初長兄汁瑯死後,朝野間亦有流言是汁琮殺了汁瑯,但她從來不曾相信過。

“有一天,我聽見梁國傳來消息,畢頡殺了他的哥哥,太子畢商,”姜太後朝耿曙道,“就在如今這地方,不遠的後殿裏頭。”

“我知道,”耿曙說,“那年我剛滿五歲,畢商也應當是我爹殺的,只是沒幾個人知道罷了。”

“太子商之死,”姜太後說,“並非古往今來第一樁,雖是死在耿淵手中,卻與他並無多大關系。”

數人自然明白姜太後之意:畢商雖死在耿淵手中,這筆賬卻絕不能算在雍國頭上,畢竟策劃這起政變的人,是當年奪權的上將軍重聞。

“母後?”汁綾忽然改變了稱呼,覺得姜太後今日所言,竟是透露著一股詭異氣氛,她想表達什麽?

太子瀧也感覺到了,顫聲道:“王祖母?”

姜太後站在殿前,望向安陽宮外絢麗的晚霞,喃喃道:“瑯兒還活著時,他是大雍最合適的國君,琮兒接任,是沒的選,那年汁瀧還小。”

“兄終弟及,”姜恒說,“不違天下正統。姑祖母,我覺得這合情合理。”

太子瀧滿臉疑惑,為什麽姜太後會與姜恒這個遠房表親,討論起王位的正統來了?汁綾卻仿佛感覺到了什麽,難以置信地睜大雙眼,看著姜恒,嘴唇開始發抖。她終於也察覺到了,卻晚了太久。

那一刻,汁綾登時背脊發麻。

“咱們是家人,”姜太後說,“無論未來發生什麽,我都希望我的孫兒們相親相愛。咱們越人,與他們是不一樣的,咱們是人,不是畜生。”

姜恒刹那明白了姜太後的暗示——她不會阻攔姜恒做任何事,因為他才是真正的太子,他是她的嫡孫,一如汁瀧一般,他們對她來說,是一樣的。

但她絕不希望看見最後姜恒與汁瀧之間自相殘殺,汁瑯與汁琮的恩怨,到此必須結束。設若有一天姜恒重奪王位,她也希望姜恒與耿曙能善待汁瀧,不要斬草除根,像畢商與畢頡一般,血染宮闈。

她所說的“越人”,正是強調姜恒的身份,太子瀧隔了一代,已算不上越人,這裏只有他與耿曙、汁綾三人的母親是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