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2頁)

相較於她的無所事事,文寧可就忙多了,回家吃頓飯就去了雜志社,處理完社裏的工作又去了公司,幾個地方到處跑,直到晚上都還在連軸轉,連歇口氣的時間都騰不出來。

這人名下的資產還是挺多,不止一家公司,去S市待了兩天,許多工作便擱置了,現在必須得加急趕工。

不過再怎麽趕,第二天還是得回文家老宅子,還必須帶著青禾一起。

文家老宅子不在城中心,也不在二環,而是處於繞城高速附近,四五環之間的老城區。那處老城區環境還行,頗具南城八十年代的風格,周圍的房子都較為低矮稀疏,綠化面積大,紅墻青瓦,高高的鐵柵欄,洋氣的路燈,隨處可見的挺拔銀杏。

文家也是獨棟別墅,但比她們住的那個要氣派,自帶小花園和人工湖,前院後院都有,甚至還有一個小亭子。別墅裏的裝修古香古色,符合老爺子一貫的審美,處處都透露出大氣。

青禾只來過這邊兩次,這是第二次。

除了文寧,她跟文家其他人都不熟悉,只比陌生人好一丟丟。

文家的情況比較復雜,老爺子結過兩次婚,現任妻子姓施,叫施念英,只比文寧大八歲。老爺子和施念英有個兒子,也就是文寧同父異母的親弟弟,文恩承,小孩兒才十歲。

施念英和文寧不大對付,打從進門的第一天起就忌憚著這個繼女,至今不能釋懷,尤其是生了文恩承以後。

文寧瞧這個女人不上眼,更瞧不上她的寶貝兒子,跟老爺子的關系亦不咋樣。她畢業以後就是一個人打拼,早就不靠文家了,進家門後不必看別人的臉色。

文寧的親媽姓聶,十幾年前就跟老爺子離了婚,分了一大筆財產後移民瑞典,前些年和一個外國男人組建了新家庭,一直沒再回來過。

總之,文家的家庭關系比較特殊。

但再怎麽樣,一大家子聚在一塊兒吃飯,表面功夫還是得做,不能把心思都掛在臉上。而且今晚過來吃飯的人不止她們幾個,另外還有十來個堂親和表親,陣勢搞得挺大。

來之前,文寧備了雙份禮物,連帶著青禾的那份一並買了,一個是上好的茶葉,一個是前陣子淘來的字畫。老爺子對這兩份禮物很滿意,難得給個笑臉,態度都柔和了許多。

老爺子對待文寧和文恩承向來一視同仁,明面上不會太偏心,這回高興了,便當著所有人的面樂呵呵的,還單獨拉著文寧去樓上的書房,說是要單獨聊聊。父女倆嘛,一兩個月沒見了,怎麽都得敘敘舊。

施念英的臉色不大好看,眼神微沉,當即就拉了拉自己的兒子。

文恩承還小,可已經懂得察言觀色,小男孩挺機靈,立馬就乖巧地大聲說:“姐姐,我幫你和爸爸泡茶!”

眾多親戚都在場,誰都不會以惡意去揣測一個半大的孩子,幾個長輩還笑了笑,誇文恩承懂事。

老爺子回頭看了眼,卻不說什麽。

文寧毫無反應,似是聽不見。

父女倆一同上樓,連背影都不留給樓下的眾人。

文恩承覺得委屈,小嘴一癟,眸中隱隱有淚光,眼巴巴地望著他們上去。

青禾在一旁看戲,心裏好笑。

小兔崽子年紀不大,倒是挺會爭寵,也不看看場合,現在一腳踹到釘板上,分明就是自找憋屈受,還哭呢,有夠沒出息的。

她沒在樓下久待,不想摻和這些亂七八糟的爭鬥,不一會兒就去了樓上的房間,打算等文寧談完事出來。

獨棟別墅是三層樓的洋房,三樓最東側就是文寧的房間。雖然這人早就搬出了文家,但老爺子一直堅持把這間房單留給她,誰都不能動,不僅定期打掃,還讓家裏的阿姨定期上來換被褥這些,以便文寧會突然回來住。

青禾有那間房的鑰匙,可以隨便進去。

房間的布置跟上次來時差不多,窗簾拉開,采光效果極佳。

也許是光線太好,青禾進門後就瞧見了書架上的相框。上次過來書架上還只有書,沒有這玩意兒。

照片是一張大合照,上面有四個人,除了文寧,還有齊瑞安,連賀敏,以及一個從來沒見過的陌生女孩子。

青禾愣了愣,不由得緩步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