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烏雲遮月之計(第2/3頁)

“有消息稱,幾個月前,高僧玄奘從長安出發,意欲前往西行求法,出發前太宗皇帝詔其入宮,屏退左右,秘授機宜……我就不信了,一個殺人無數,征戰半生的皇帝會和玄奘談什麽佛法上的事!”

水青筠吃了一驚,疑聲說道:“西行?密談?難道說……皇帝是讓玄奘大師在西域幫他調查佛國的事?”

張信點了點,徐徐說道:“佛國世代信奉佛法,百姓多為佛教教徒,若要打探佛國的消息,我實在想不到有誰會比玄奘大師這樣的佛門高僧更合適。”

“你的意思是……”

張信嘆了口氣,幽幽說道:“那佛國的黃金被我融了,能帶走的小件兒,我都分給了逃難的佛國百姓了,沉入地下的已經不足三成了。雖然只剩三成,但也不少了!有道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利欲熏心的貪婪之人。你我此番因宋孤城祖師的情面出手相助佛國,白猿蓑衣徐悲俠在長安英雄會上奪魁,這張臉早就漏了白,江湖上過不了多久就會知道這佛國的黃金和咱們白猿客棧是脫不了幹系的,所以我已經讓水袖關了客棧,咱們六人雖然能潛藏個十幾年,避避風頭,可是子孫後代,免不了因此受到牽連,若有居心叵測的鬼蜮宵小,貪圖佛國寶庫裏剩下的那一半黃金,找咱們後人的麻煩,那該如何是好?若是子孫爭氣,允文允武也就罷了,若是子孫不爭氣,狗屁不是,又沒本事又窩囊,被人欺負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豈不是還得罵咱們這些當祖宗沒正事兒,專門給子孫後代招災惹禍?所以啊,我布了一個局,當後世有人因這批佛國秘寶找上咱們子孫的時候,這個大局就會自動轉動,將這些找麻煩的人,碾得屍骨無存!”

“什麽局?這麽厲害?”徐悲俠問道。

張信咧嘴一笑,蘸著碗裏的酒水在桌子上寫了兩個字——時間。

貞觀三年年末,玄奘到達高昌王城、後經屈支、淩、素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直奔颯秣建國。一路之上,玄奘多方查探佛國過往,訪問了三十幾名佛教信徒,搜集整理出了一個關於佛國沙窟的故事:西域有沙窟,深不可測,乃地獄缺口,佛陀悲憫,遣信眾於沙窟之上築城,是為佛國,城池築成之日,佛國國王發下宏遠,願世世代代為佛陀鎮守地獄之缺,佛陀大喜,賜與佛國國王沙咒一道,能召黑沙暴為助力,統禦一方。貞觀二年,唐軍火焚佛國城,最後一代佛國君王悲憤之下,念動沙咒,招來黑沙暴,將唐軍和佛國一同掩埋,沉入到了無邊地獄之缺的沙窟之內。

然而,玄奘大師永遠不會知道的是——一路上,那三十幾個陸陸續續給他講故事的佛教信徒都是水青筠一個人易容化身而成的。

次年,玄奘大師南下,經縛喝國、揭職國。就在玄奘大師翻越大雪山的同時,佛國甲士的舊部在張信的指揮下建好了一座以魔鬼城為入口的蓑衣墓,張信精心編造的謠言開始彌散開來——徐悲俠練武成癡,因戰馬無力,敗給了秦瓊,為雪恥報仇,徐悲俠保著王神策遠赴佛國,傳遞國書,求購戰馬,卻不料佛國人殘暴酷虐,徐悲俠保著王神策殺出重圍,往玉門關求救,玉門關守將叔孫邕帶兵西進,大破佛國城,佛國國王念動沙咒,招來沙暴,將唐軍和佛國城一同掩埋,沉入沙窟,徐悲俠武功通神,九死一生,逃出生天,白猿大掌燈張信來晚一步,在幼澤之畔找到徐悲俠的時候,徐悲俠已經奄奄一息,多虧佛煙妙手,吊住了徐悲俠一口生氣不散,徐悲俠趁著這口氣沒咽,在張信耳邊密語了一炷香時間,隨即脖子一歪,撒手人寰,白猿六人,一體同心,張信哀痛之下,在幼澤之畔,為徐悲俠修築了一座蓑衣墓,將那座沉入地下沙窟的佛國城入口,藏在了蓑衣墓中,隨即便回返中原,避世不出,再無蹤跡。

貞觀十九年正月,玄奘回到了長安。太宗皇帝得知他回國,立即詔令在洛陽接見他,二月初一,太宗皇帝在洛陽宮儀鸞殿獨自召見了玄奘法師。這些年,太宗皇帝始終沒有放棄對佛國的搜索,但苦於沒有絲毫線索,玄奘大師是他最後的希望。

玄奘大師將在西域查訪的情況一五一十的交待給了皇帝,但是皇帝不肯相信在西域晃悠這麽多年的玄奘,只帶回了這麽點兒不值錢的線索。其實這事兒真不怪玄奘大師,在太宗皇帝心裏,玄奘這趟西行的使命是幫他找黃金的,但在玄奘大師心裏,他這趟西行是去求佛經的。有道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玄奘大師一心向佛,求經學法尚且唯恐精力不夠,哪有時間浪費在找什麽寶藏上。於是,就這樣,皇帝和玄奘大師產生了猜忌,皇帝都是多疑的,他不相信任何人,不僅對玄奘大師如此,太宗皇帝對所有派去尋找沙窟的人都不信任,唯恐他們找到了黃金不告訴他,密謀私吞,於是他給所有派去找黃金回來的人身邊都安插了密諜,這些密諜有的是床邊的小妾、有的是寵愛的歌姬、有的是常去的青樓裏最愛光顧的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