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龍虎山得道(第2/3頁)

白鶴真人告訴身邊的小道童,尤家莊在山下正對虎口,出這場大殯敲鑼打鼓放了那麽多鞭炮,果然將這只伏虎驚了,虎口一張,尤家莊的人一個也跑不了。確如其言,打從尤老大下葬以來,尤家莊的人接連橫死暴亡,山莊也讓一把大火燒成了平地。

回過頭來再說白鶴真人,自知道破了天機,必遭天報,臨死前交代給徒弟一件事:“伏虎山形勢仍在,將來還會有人借虎威為害一方,你從後山斬斷虎尾,絕了它的形勢,讓作惡之人無所憑仗,這也是陰功一件。”說罷摸了摸小道童的頭頂,嘆了口氣說:“你跟隨為師這幾年,雖教了你許多江湖上的伎倆,卻不曾傳授你五行道術,只因你沒有成仙了道之命,不可強求……”

小道童聽到此處,頓覺心中一涼,怎知師父話鋒一轉,又說:“你雖沒有仙根,卻合受人間富貴!”

這個道童姓崔,從小羨仙慕道,雖然家境貧寒,但他一不願意去當學徒學個養家糊口的手藝,二不願意出苦力掙吃飯,偏愛聽說書先生講《神仙傳》。他尋思: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若不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留名於萬代之下,則一堆黃土埋於荒冢,縱使後人見之,也不辨龍蛇。又想世上有“釋、道、儒”三教,自古說“紅花、青蓮、白藕,三教本是一家”。然而釋教太清苦,講究修來世,誰見過下輩子的事?儒教太繁復,什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塵世之中爭名奪利,終日奔波忙碌;唯有道門變化無端,最為灑落。朝遊三山,暮踏五嶽,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那是何等的逍遙?

有了這樣的念頭還怎麽當老百姓?他只好從家中跑出來,拜白鶴真人為師,得了個道名“崔道成”。想不到今天師父說自己沒有成仙了道的命,卻合受人間富貴。道童聽這話耳熟,想當初昆侖山玉虛宮的元始天尊跟徒弟也這麽說,這位門人弟子是誰?開周朝八百年的姜尚姜子牙。元始天尊說的也沒錯,滅了殷商之後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只有姜子牙留在塵世掌管封神榜。可他這一輩子也不虧,八十三歲封侯拜相位極人臣,扶保周朝八百載,一世英名,萬古流芳,享盡人間富貴,後來還當上了巡天督禦史。道童尋思:成不了神仙,當個大財主也挺好,至少吃喝不愁。忙跪下磕頭請教:“萬望恩師明示,弟子這富貴從何而來?”

師父說:“江西龍虎山乃祖師爺得道之處,想當年祖師爺還在山上的時候,常有一只三條腿的小蛤蟆不離左右。想不到這小小蠢物,居然也一心向道。祖師爺去哪兒它去哪兒,祖師爺給門人傳道,它便在旁邊一動不動地聽,久而久之成了金身。在祖師爺眼中這頂多是個小玩意兒,但這小金蛤蟆也不簡單,可以聚財,放金庫中金滿、放銀庫中銀滿、放米缸中米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小金蛤蟆找了個機會問祖師爺,它幾時可以下山見識見識?聽說人世繁華,也想開開眼界。祖師爺心想:這東西可以招財,放它下山入世,定會惹出禍亂。有心把它一巴掌拍死,卻又於心不忍,就讓它在五雷殿守護天書,有個時限,只守一晝夜便可,等到功德圓滿了,才放它下山走一趟。相傳有一部玄天所授的《鬼門天書》,封於石匣之中,從來無人得見,僅有其中一頁被刻在龍虎山五雷殿的石壁之上,絕不容世人窺覷。從此這三條腿的小金蛤蟆一直趴在五雷殿中,看守刻在石壁上的一頁天書。祖師爺又安排了一個火工道人,躲在五雷殿對面的山峰之上,天一黑就捧出銅鏡,用一道金光將五雷殿罩住,殿中亮同白晝。小金蛤蟆等來等去,從東漢年間等到此時此刻,這一天也沒過完。”

白鶴真人講完前事,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囊,讓徒弟收好了,下了龍虎山再打開,又叮囑他:“你切記為師之言,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上龍虎山五雷殿盜寶無妨,可千萬別看石壁上的天書,否則你也會落得為師這個結果。你命中富貴全在這金蛤蟆身上,錯過這個機會,不免一世貧苦,切記切記。”說完口誦一聲道號,竟此與世長辭。小道童跟隨師父日久,情分已深,不免大哭一場,將師父遺蛻藏入一個山洞,又遵師囑暗中截斷虎尾形勢,千裏迢迢直奔江西,一路之上不敢耽擱,孤身一人來到龍虎山下。

相傳此山乃祖師爺得道之處,丹成而龍虎現。五雷殿隱在十裏霧中,峰高路險,又有深澗阻隔,凡人無從接近。道童按師父指點進山,帶上幹糧躲在峰下看了幾天。當真和他師父說的一樣,五雷殿對面有座山峰,每天天一黑便射出一道金光,照得五雷殿一片通明。只有先將這道光收住,金蟾才下得了山。道童發財心切,看明白了情況,心中有了計較,連夜攀上險峰,到上邊天也快亮了,忽見一個火球飛將上來,疾如流星快似閃電,只覺眼前一花,那個東西就一下子落在了峰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