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九曲回環朝山岸(第2/4頁)

胖子問道:“咱們上次去陜西,聽大金牙那孫子說過一些秦始皇陵的事跡,說什麽人油做蠟燭,萬年不滅,可當真有此事?”

Shirley 楊說:“不是人油,是東海人魚的油膏作為燃料,萬年不滅,‘四門射伏弓弩,機相灌輸,有近者輒射之’。”

我聽了Shirley 楊的話,笑道:“這是《史記》上唬人的,長明燈這種裝置,在很多貴族帝室的墓中都有,不過這些事在倒鬥摸金的眼中看來,是個笑話。且不論海魚油脂作為燃料,得需要多少才能燒一萬年,古墓的地宮一旦封閉,空氣便停止流通,沒了空氣,長明燈再節能,它還燃個蛋去,如果讓空氣流通,這古墓地宮不出百余年,便早已爛成一堆廢墟了。”

秦漢時期的古墓即使保留下來,如果不是環境特殊,已經很難維持舊觀了,現在還不知道獻王墓在這密林幽谷的深處,究竟能保存到什麽程度。

我們已經找到了參照物,雖然在叢林裏植物繁多,但不久便發現了第二、第三道用防蟲秘藥鋪設的斷蟲道。由於在這深谷之中,遮風避雨,那蟲藥中又含有大量硝磺,所以表面寸草不生。

山谷到了這裏,地勢已經越來越開闊,呈現出喇叭狀,前邊已經有若隱若現的輕煙薄霧,越往深處走,那白濛濛的霧氣越顯濃厚,放眼望去,前邊谷中,盡被雲霧籠罩,裏面一片死寂,沒有任何的蟲鳴鳥叫和風吹草動。

我們雖然距離山瘴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不得不將防毒面具戴上。胖子望了望前邊白濛濛一片的瘴霧,對我和Shirley 楊說道:“既然咱們裝備有防毒設備,不如不管它三七二十一,直接沖過這片白霧,豈不比在這亂樹雜草叢中費勁拔力地找尋什麽廟址,來得容易些?”

我對胖子說:“你這人除了腦子裏缺根弦之外,也沒什麽大的缺點。你知道這片山瘴範圍有多廣?那白霧如此濃重,一旦走進去,即使不迷失方向,在能見度降低到極限的情況下,也要比平時的行進速度慢上數倍。萬一走到天黑還走不出去,也不能取下防毒面具來吃飯喝水,那便進退兩難了。”

說著話,我們已經來到山谷左側的山腳下,這裏已經偏離了蛇溪很遠一段距離,卻幾乎是三道斷蟲墻的正中地帶。走著走著,忽然身邊的一片花科類灌木一片抖動,我們都吃了一驚,誰也沒去碰那片蔥郁的花草,又無風吹,怎麽植物自己動了起來,莫不是又碰到被痋蟒附著的怪樹怪草?我和胖子都舉起芝加哥打字機,拉動槍栓,就要對那片奇怪的植物掃射。

Shirley 楊舉起右手:“且慢,這是跳舞草,平時無精打采,一旦被附近經過的人或動物驚動,變會弄姿作態地好像在跳舞,有聞聲而動伴舞的異能,對人沒有傷害。”

那一大叢跳舞草,像是草鬼般一陣抖動,漸漸分作兩叢,其後顯露出半只火紅的大葫蘆。

那火紅的葫蘆,是用石頭雕刻而成,一米多高,通體光滑,鮮紅似火。如果它是兩千年前便豎立在此的,那麽歲月的流逝,滄海都可能變為桑田,但這石頭葫蘆卻如同剛剛完工。

我們初見這只葫蘆,心中俱是一凜,它的顏色竟然鮮艷如斯,這可當真有些奇怪,待到撥開那叢跳舞草,走到近前一看,方知原來是用紅色赭石作為原料。赭石是天然生就的火紅顏色,最早時的紅色染料便是加入赭石粉末制成。

這只石頭雕成的葫蘆,表層上也被塗抹了一層驅蟲的材料,以至於雜草藤蘿生長到這附近,也各自避開了它。這麽多年來它始終孤零零地擺放在這山谷毫不起眼的角落中。

我不禁奇道:“為什麽不是蟾蜍的雕像,而是個葫蘆?若要把這條水龍脈風水寶穴的形與勢完全地釋放出來,這裏應該建座祭壇或者蓋一座宗祠之類的建築,才是道理。”

山谷的邊緣嶙峋陡峭的山壁上,垂下來無數藤蘿,三步以外便全部被藤蘿遮蔽。胖子性急,向前走了幾步,用工兵鏟撥開攔路的藤蘿,回頭對我們叫道:“快過來這邊瞧瞧,還真有癩蛤蟆。”

我和Shirley 楊聞聲上前,只見在無數條藤蘿植物的遮蓋下,正對著紅石頭葫蘆的地方有座供奉山神的神邸,依山而建,但應該是建在背後這道山峰的中軸線上,采用楔山式大木架結構,分為前後兩進,正前神殿的門面被藤蘿纏繞了無數遭,有些瓦木已經塌落。

頂上的綠瓦和雕畫的梁棟,雖然俱已破敗,但是由於這裏是水龍脈的穴眼,頗能藏風聚氣,還算保留住了大體的框架。山壁上的那幾層斷蟲道由於水土的變化失去了作用,所以雖然神殿的木料朽爛不堪,但仍然未倒,也算得上是奇跡了。

這座供奉山神的古樸建築靜靜地在這人煙寂寞的幽谷角落中,安然度過了無窮的歲月,這都要仰仗於特殊的木料和構架工藝,以及谷中極少降雨的特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