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幽靈殺手(下)

猞猁在道士的眼裏也被稱為幽靈之祖,它比最邪門的黑貓還要邪,這東西有一個最臭名昭著的癖好那就是掏墳窩子。

很多人以為那一年猞猁下山來吃死人肉是餓了,那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山裏頭的東西只要是活的,都是猞猁的食物,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兔子,只要它想抓,猞猁都可以抓住,所以它不缺食物。猞猁是有吃死人肉的習慣的,跟猞猁最好的搭档是誰呢?就是盜墓賊!

盜墓賊可以說跟猞猁是屬於典型的狼狽為奸,最早發現猞猁會掏墳窩子的據說是一個叫做張大麻子的河南人。此人是北宋年間的,少年時進山砍柴撿了一只小貓的幼崽,那只貓被他撿回來後就當做寵物養,那貓的體型越來越大,後來才知道那是一只猞猁,因為養出了感情就一直沒扔,留在身邊做伴。

他養的那只猞猁有一個習慣,老喜歡在他家院子後面刨土,張大麻子每天早上起來都要把它刨的那個坑重新填上,但第二天又會被重刨開。如此反復之後,張大麻子覺得奇怪,索性就拿了個鋤頭也去刨,刨到深處才發現那是一座漢代古墓,裏頭的寶貝多的數都數不清。他以為這是猞猁在對他報恩,卻不想在他打開那口主棺材後,那只猞猁立刻跳了進去對裏頭的屍骸大肆啃咬,吃得津津有味。

張大麻子有了錢,發現盜墓是個發財的好行當,他養的那只猞猁會找墓,於是乎這一人一貓是一拍即合。一個負責探坑,一個負責開棺,王大麻子只管拿裏頭的陪葬品,只要把屍骨留給那只猞猁便好。

幾年之後,張大麻子就發了財,帶著一票兄弟專門幹盜墓的行當,成了當地遠近有名的盜墓頭頭。北宋末年,天下大亂,張大麻子帶著那只猞猁開始東奔西走,躲避兵荒,最後逃到了江蘇句容。他在此處隱姓埋名的安頓下來後又準備繼續幹那個勾當,蘇南自古乃是富庶之地,地下埋了不知多少金銀財寶,憑借那只猞猁的本領,張大麻子準備大幹一番。

張大麻子的到來攪得當地是人心惶惶,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看到某處地方有棺槨暴露,不光墓室裏被洗劫一空,就連屍骨都被啃噬幹凈。哪有人盜墓還吃屍體的,於是就有傳言說是妖物作祟,句容有一座上名喚做茅山。茅山早在5000多年前據說就有高人在此修道,山中遍布道觀,茅山一帶出現妖物那是不會被容忍的,很快就有人去茅山求助。

當時,茅山上清派掌門叫做雲崖子,人稱滴水道人。他聽聞句容有妖孽作祟,隨即帶著兩名弟子下山查看。

水滴道人當時就找到了張大麻子,起先,張大麻子矢口否認,後眾人進屋強行搜索找到了一堆贓物卻唯獨不見那只黑猞猁。後來張大麻子被官府給判了極刑,砍了腦袋後屍首還是上清派的道士去處理的,過了不多久,有人就發現張大麻子的墳也被掏了,他的屍骨被啃噬一空,而兇手就是那只他親手養的黑猞猁。

每逢農歷十五,必定會有墳被掏,眾人又去找水滴道人,滴水道人算出那只黑猞猁已經成精,便決心要除掉此害。茅山有一種法術可以讓人假死七天,滴水道人便在算好了日子後給自己立了一座新墳,用草席捆紮之後埋進了黃土。

那一日,果然黑猞猁來掏他的墳窩子,滴水道人先在那墳窩子裏頭埋了一層帶頭倒刺的鐵鉤。那黑猞猁用爪子掏土的時候果然被紮,一吃痛一收爪反被那倒刺鉤給勾住。鉤子的另一頭是困在一個木塞上的,木塞塞住的是一個小瓶,繩子一收緊就拉開了木塞,瓶子裏頭的解藥瞬間釋放讓滴水道人醒了過來。

滴水道人醒來後,破土而出,一劍斬下,不想只斬斷了它的一根尾巴。失去了尾巴的猞猁也就失去了靈性,逃之夭夭後再也沒出來禍害,而那條尾巴被滴水道人拿回去後配出了一種香:現魂香。

猞猁是幽靈中的幽靈,來去無影,吃人屍骨,體內多戾氣,這些戾氣又都存在它那根長長的尾巴上。用它的尾巴曬幹後磨成粉制成香,點燃後會有一股難聞之極的惡臭,這種惡臭常人是受不了的,但散發出來的煙霧便是戾氣。因為猞猁常食人,戾氣之大甚至超過了妖魔鬼怪,在這種戾氣的壓迫下,一般的惡鬼都會現出原形。

正所謂,楞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鬼也有兇惡之分,猞猁的兇早就超過了一般的惡鬼,用這招就是以毒攻毒,以邪克邪。

現魂香是專克惡鬼的一種法器,惡鬼在香霧中顯形後會被這種戾氣所壓倒並不能動彈,只是用料極為苛刻,需要食人肉的黑色猞猁尾巴才能制。道教貴為正派,自然不會養這種邪物食人肉取材,所以,現魂香雖有記載,但成品寥寥無幾。茅山道觀中原本有滴水道人所創的三根現魂香,被其後人用掉其一,其二供奉在金壇之上。上世紀三十年代,日寇進犯茅山,燒殺搶奪一番後,三香還剩一枚;但就這僅存的一枚卻又在三十年後毀在了自己人手裏,文革期間,茅山道觀受到沖擊,神像被砸,金壇被毀,道士被下放,典籍被焚燒,無數道家瑰寶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