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聲名鵲起 第一百零一章 模糊字跡

換作以往,我會認為這個大和尚此舉一定是屈服了。可是今天我竟然沒有這麽想,絲毫也沒有。甚至在聽到的時候,有一股發自內心的悲涼。作為這次大革命的親歷者之一,我深知反抗的可怕,區別只在於歸元寺的和尚和長春觀裏的道人一樣,是無力反抗的,而我卻是有能力,卻沒有選擇這麽做而已。

彌寶方丈接著說,也正因為自己這麽委曲求全地做了,在那次之後鬧事的回數少了一些,但是自己卻被冠以“封建迷信”和“走資派”的名義,從此就被鬥倒了,於是自己才委任信得過的昌明法師,代為監管寺院,而他自己則從此住到了這裏,一邊安心養病,一邊躲避是非。

聽到他說到這裏,松子說,有些事情的確是我們無力去改變的,只不過我們會保持一顆原本的心,做許多事情的時候,並非在求得一個結果或者回報,而是因為我們認定這麽做是對的。彌寶方丈連連點頭。松子接著說,而眼下看來,歸元寺幾乎就是我們認定的線索所在地,但是貿然打擾,終是不敬佛門,還望方丈行個方便。交代一聲,好讓我們前去查看。

彌寶方丈微微笑著說,可是我現在已經不再廟內供職,說到行方便,不知道這位小先生是如何得知我可以做到呢?松子也笑了笑說,實不相瞞,早在昨日拜訪之前,我就是跟蹤廟裏一位師傅前來,才找到此處。既然方丈大師已經不再廟內供職的話,那廟裏還每天給你送飯送出,還每天給你熬藥煎藥?這恐怕也是不合理的吧。

松子說得有些俏皮,彌寶方丈哈哈大笑道。好啊,原來你早就摸透了。說罷他轉身從床頭櫃當中取出一張信紙,開始研墨開始寫著一封書信,他並未避諱我們,於是我看到了信件的內容。大致上說的是,希望如今還在寺廟裏的僧人,對我們三人以禮相待,盡量不去幹擾我們的調查,盡量給我們提供便利之類的,但是信件的內容並未提及我們所查的事情,只是叮囑僧侶在我們查事的時候,不要留人旁觀,也需對此緘口不提。

寫完之後,他還在信件的末尾蓋上了自己的朱印。接著就把信件三對折後裝進了一個信封裏,但是卻並未封口,直接遞給了松子,然後對松子說道,既然你們所做之事是為了百姓蒼生,那這件事就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我雖然已經不管寺中大小之事,但既然還有能力,那就能幫多少幫多少,算作是我在為自己的卸任而悔過,為百姓的福祉而盡力吧。

佛家有雲,信人則不疑。彌寶方丈此舉。顯然是相信了我們。至於為什麽這麽容易就給我們開了綠燈,也許是因為我們的誠懇,或者松子的一番遊說吧。我們很順利就拿到了前任方丈的許可,如果現如今寺廟當家也如他這般深明大義的話,我想也不會加以阻攔。

果然當我們辭別彌寶方丈,帶著這封“介紹信”前去拜訪歸元寺的山門的時候。開門的僧人依舊很是警覺,但警覺的同時也顯得非常麻木。在打聽到昌明法師如今並未留在寺院內,而是去了別處,我們就請開門的僧人告訴我們,現在贊管寺院的大和尚是誰,我們有前任方丈的親筆手書。

一個看上去和彌寶方丈差不多歲數的和尚接待了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歲數應該是認識彌寶方丈的,果然在看了那封親筆的介紹信之後,他請我們到正殿稍作,接著就親自帶著我們去了五百羅漢堂。

大和尚告訴我們,如今這五百羅漢堂裏,僅存有兩百余尊羅漢。都是在1902年的時候重新擺放的,剩下的兩百多尊,已經在之前的浩劫當中,搶的搶,毀的毀了。帶著我們到了羅漢堂,按照彌寶方丈的吩咐,他就行禮對我們說,諸位施主請自便,如有老僧所能襄助之處,請隨時吩咐邊是。說完就離開了佛堂,順手還關上了門,那語氣雖然彬彬有禮。但也顯得有些謙卑,這不免讓我聯想到,會不會這裏的和尚也和長春觀的道人一樣,是害怕我們,於是才這樣恭敬。

就連松子也沒有想到,這一次竟然如此順利。現存寺廟當中。唯一一個留存千年以上的,就只有佛堂正中央,那高達近三米的銅身羅漢了,所以不得不說,即便松子猜測到此地必然是線索所在之地,而我們真正能夠尋找的線索。也僅僅只能在這尊銅身羅漢之上。

我仔細看了看這尊羅漢,具體是那一尊我說不上來,畢竟那些羅漢雖然造型各異,也名字都大不相同,可是我是一個道家人,對於這些是在有些無法區分,總感覺看上去都差不多的樣子。它如果放在正殿之中,也許未必會顯得如此巨大,但是正因為整個佛堂裏剩下的都只是一尺多高的小羅漢像,才顯得它的巨大無比。它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個和尚的造型,穿著袈裟,大光頭,而微微凸起的膝蓋表明它正是一個坐姿。底座比較寬大而平整,大概是為了放置的方便,而佛身上大部分都是銅黃色,只有少許部分出現了斑駁的痕跡,就好像太久沒有護理打磨,以至於有些發綠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