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聲名鵲起 第二十九章 赤煉大蛇

果然師父說,猜到了吧,那就是裏邊那條大蛇。而根據秦不空自己說的,當時村民們看到山上冒起來的一陣黑煙,其實就是他在做法找蛇,找的就是那條傷人的毒蛇。

於是我問師父,那為什麽會把甘木給找到,又不是它咬人的,而且竟然還有這麽厲害的法術,能夠在一座山裏精確地找到是哪條蛇咬了人,這太不可思議了。師父說是啊,當時他聽到的時候。也覺得難以置信。但是後來才知道,這位秦不空,除了身兼巫術和苗蠱之術之外,竟然還對道教民間的法派之術頗有造詣,而法術則是介乎於巫術和道術之間的東西,歸根溯源,都來自於上古的伏羲文化,可是一邊得到發揚光大,一邊卻選擇了在民間發展。對於民間來說,許多條條框框就沒有那麽重要,畢竟老百姓求法,求的只是一個速見成效。這就形成了以許多不同名稱組成的法教門派,他們自稱為道教的分支,但實際上,許多只是借了道教的名,但行的卻是法教之事。

而秦不空所用之術,按他自己所言,實際上是出自咱們道教正一元皇派,就像剛才說的那樣,有道教的名,但卻更偏向於法術。而這套法術,稱之為“圍山法”,在江南地區因為方言的關系。又稱之為“箍山法”。

師父說,所謂“箍”,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縮緊,捆綁的意思,在南方的方言裏,它還有“限制住令其不動”之意。秦不空當初就是以山為範圍。在這個範圍內,將法術施於山上,然後從四周圍朝著中心縮緊,感覺就好像擠牙膏一樣,把那些藏在山上,他想要抓捕的東西逼到自己跟前,然後臣服於他。

然而秦不空當時在行圍山法的時候,整個法陣範圍內的蛇全部都聚攏到了他跟前,據他自己所說,當時只怕有幾百條之多,而每一條都在他面前盤著身子,腦袋貼地,呈屈服狀。可秦不空也不會濫殺無辜,他只需要找到這次事件的源頭即可,其余的,就各自放歸山林。當他發號施令,讓咬人之蛇留下,其余各自散去的時候,竟然發現除了這條毒蛇留下了之外,竟然還有一條黃白相間的大蛇。

師父說,當時的甘木,並沒有現在這麽大,而是小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一般來講,長得很粗大的蛇。會被當做是蟒。但實際上蟒和蚺一樣,都是蛇這個大類中的兩個小類,與蛇之間的最大區別除了前兩者體型非常巨大之外,還有就是蟒和蚺,都是無毒的蛇類,它們是靠身體巨大的力量。對獵物進行絞殺,而不是用毒液殺死對方。

於是當下秦不空就不懂了,心想自己圍山圍的是那條害人的毒蛇,為什麽還留下了一條無毒的“蟒”?於是好奇之下,湊近一看,才發現甘木並不是蟒,而是一條蛇。只不過體型巨大,跟蟒差不多大了而已。

我問師父,那為什麽秦不空會這樣判斷?他是怎麽認出來的,萬一人家真的是蟒的話,還被當做蛇是一件多麽屈辱的事情。師父說,我看你最近跟甘木之間似乎融洽了很多。你難道都沒發現,甘木背上的花紋雖然淡,但能夠區分出黃白二色。但是從花紋的樣式,還有蛇頭的形狀來看,它顯然是一條劇毒的赤煉蛇。

我大呼不信,因為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多少蛇,但是從一些書籍當中我得知,赤煉蛇的顏色是紅色和黑色間隔,或者黑色與栗色間隔,哪裏會有白色和黃色間隔的道理。師父說,這就是為什麽秦不空當時會認為它是蟒而不是蛇,但仔細一數,全身斑塊分為四十八段,而赤煉蛇的別名,就叫做“四十八節”。甘木啊,它很有可能是個體變異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變色,所以顏色才與同類與眾不同,個頭也巨大了許多。

我這才相信。回想起早前無數次被甘木兇我,從那張大的嘴巴裏,雖然上下都有鋒利的獠牙,可是卻不是毒牙,而是在它蛇信子的兩邊,有兩個類似噴嘴一樣的東西。如此說來,它果真是赤煉蛇無疑了。

師父接著說,當時甘木也盤在那裏不走,秦不空在上山之前曾看過被咬之人的傷口,只有一個傷口,而且大小也並非大蛇的咬痕。所以他當下就斷定此舉並非甘木所為。於是他走到甘木身邊,令它自行離去,還說能夠修煉這麽巨大實屬不易,今後要小心地活,不要被人看到,不要被人抓走。

我心裏冷哼一聲。總覺得這些話是秦不空跟我師父說的時候,自行加上的,按照我對他的了解,此人雖非大奸大惡之輩,但也實在不像有這麽好心。不過他說的內容,我倒是從別的地方曾經聽說過。據說有些動物因為獨特的生長環境,會導致一些個體的變異,而這一部分,恰好是比較容易修成正果的,只是要經歷的磨難,也會比同類要更多。這就是老百姓常常口中說的“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