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個道士 第五十六章 後山老屋

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於是我結結巴巴地問,那…會不會是貓躲到了墳的後面,楊婆婆看不見,所以以為是墳在發出貓叫?徐大媽說,早上你師父聽見這件事的時候,他也這麽問了。那楊婆婆說,當時她也這麽以為,於是就湊上前看了下,並沒有發現貓的蹤影,於是就把耳朵湊到墳邊上去聽,才確定是從墳墓裏傳出來的貓叫聲。

這太讓人吃驚了,我知道師父如果聽說了這件事,即便是自己從未遇到過,他那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會讓他立刻毫不猶豫地答應幫忙的。於是我問徐大媽,那楊婆婆還說了些什麽?徐大媽說,別的就沒多說了,只是當時她聽見貓叫後,嚇得坐在地上,腳軟了起不來身子,就這麽面對面坐在三個墳頭前,聽了一夜的貓叫。

徐大媽說,今天早上天亮後楊婆婆才有力氣下山,就直奔我這兒來找你了。這楊婆婆呀,看上去是受了不小的驚嚇,渾身都是泥,昨晚上那一夜,估計是夠她受的了。

徐大媽也無法提供更多的消息,因為她說師父聽見這件事之後,立刻就答應了前去。就在你回村前兩三個鐘頭剛離開。

由於我從田家村回來需要差不多兩個小時,而我在處理好田家的事情之後,其實已經臨近中午了,到了徐大媽家,已經是下午兩點左右。那也就意味著,師父是午飯時間離開的,而徐大媽說那個楊婆婆是今天早上就來找的師父,所以我基本上能夠計算出,從徐大媽家到楊婆婆家,至少也有一個小時的路程。

於是我趕緊問徐大媽,那楊婆婆家在哪,我要去找我師父。徐大媽說,就在你師公的墳頭再往後山走五裏地的樣子,那兒只有那麽一條小路,你如果去到那兒,是不會找錯路的。走到後山你看到的唯一一棟在農田邊上的房子,那就是楊婆婆的家。

於是我趕緊喝了一大杯水,立刻背上我剛帶回來還沒來得及整理的挎包,就出了門。

以往我來後山的次數非常少,只是師父當初剛剛帶我來村子避難的時候,和寒衣節的時候去祭拜過一次,兩次都是師父帶著我一起去的,我們師徒倆總是要坐在墳邊聊聊天,聽師父說一些師公的故事,還有師父的那些師兄的故事。師公雖然有好幾個徒弟,但我師父是陪著師公走到最後的人,也是唯一一個每年都回來祭拜的人。

所以我對師公的一身本領是向往的,對他也是心懷敬意的。於是我在路過師公墳邊的時候,還是要恭恭敬敬上柱香磕個頭的。師父已經不年輕了,楊婆婆既然是婆婆,想必腿腳也沒那麽利索。我是年輕小夥子,腳程比較快,加上我原本就走得非常急,找到那條去楊婆婆家唯一的那條小路時,我就一路快速趕路,五裏地的路,我很快就趕到了。

我看到那間屋子,看上去是比較窮苦的,因為就那麽孤零零的一兩間屋子,搞不好其中一個屋子還是茅房。除了墊門石是用條石鋪成的一個小小台階之外,別的地方都是泥土。屋子的墻壁看上去是白色,但斑駁之下,內襯的紅泥還是露出來了。所以這是一棟泥巴墻房子,房頂則跟大多數別的農村房子一樣,加了幾根木梁,上邊鋪上了瓦,墻邊開了一道漆成墨綠色的木門,木門一側的墻壁上,則釘著一塊生鐵牌子。

牌子上有個閃耀的五角星,下邊寫著四個用革命字體書寫而成的字——“光榮烈屬”。於是我確定這下絕對沒有找錯,而看到房門開著,所以意味著屋裏是有人的。徐大媽說楊婆婆是一個人居住,那現在開著門,說明師父也在屋裏。

按照我對師父的了解,我在路上已經計算了一下他們兩個上了歲數的人的腳程,應該也就比我先回到這屋子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推開門進去,看見師父和一個穿著藍布襖子的矮小老婆婆面對面圍著一個火盆坐著,師父看到我來,有些吃驚,於是他問我你怎麽來了?我說徐大媽跟我說了一下,告訴我你在這兒,我就來了。

師父點點頭說,來了也好,你還能幫上忙。於是我對那個老婆婆說,您是楊婆婆吧?我是林師傅的徒弟。楊婆婆微笑著說,年輕人我知道你是誰,今天就是去找你的。她雖然嘴上帶笑,但看上去還是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這個老婆婆差不多七十歲左右,能夠一個人住在山上,自己種地自己吃,一輩子風風雨雨也都經歷過來,雖然不知道她是不是年幼喪父,但起碼她中年喪夫晚年喪子,人生三大慘事已經經歷了兩件,還能夠活這麽大歲數,想必內心還是比較強大的。而正是這樣一個強大的農村婦女,此番卻嚇得必須找人來幫忙的地步。

師父對我說,徐大媽跟你說了這裏的情況了嗎?我點點頭說告訴了一些,但具體的她也不清楚。師父說,那正好,我正打算要開始查事呢,你來了我剛好把一些內容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