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個道士 第三十三章 兩兒一女

在村子裏關了幾個月,每天早上起來都不知道這天該怎麽熬過去,連周大爺家養的那條大黃狗都不跟我玩。於是我聽到爭吵的時候,竟然沒有想過為什麽會在葬禮上爭吵,而是想到終於又有熱鬧可以看了。

這有些病態,我必須承認,但是我也沒辦法,人在突然換了一種生活後,難免會非常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會造成我開始瘋狂懷念著自己過去的生活,甚至是一些以前被我知道是缺點的壞習慣,此刻也毫不留情地爆發了出來。

當我走近靈堂的時候,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在圍著看熱鬧,只有少數人在勸架。周大爺就是看熱鬧的其中一人,而吵架的雙方,則是王老頭的三女兒和大兒子。

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家醜不可外揚。所以家裏人爭吵打架,大多數時候都關著門進行。但是當下在這麽多外人面前吵得不可開交,言語也極其難聽,外加是在自己父親的葬禮上,無論如何都是很不應該。於是我拉了拉周大爺的衣袖,問他發生了什麽事。

周大爺說,這老大指責老三,自從嫁了出去以後,就對家裏不聞不問,隔得這麽近也不經常回家看看,眼下父親死了她就突然冒了出來,還一副自己的孝順孩子的模樣。老大就翻來覆去抓著一點說,老三則覺得自己是女兒,嫁出去了以後自然是以夫家為重,自己到了城裏以後也是在夫家的幫忙下在工廠裏頭工作,掙了錢也都時常在往家裏寄,只是工作太忙,自己也要照顧丈夫孩子,實在是沒什麽時間回來照顧老父親。

我輕聲對周大爺說,這兩人說得都挺在理的呀,老大老二是兒子,他們倆都是留在村子裏的嗎?周大爺說是的,這老王一輩子娶過兩個女人,老大就是和原配生的孩子,歲數要大出不少。老大十歲左右就死了娘,老王就又娶了鄰村一個寡婦,那寡婦嫁過來的時候沒有帶孩子,第二年也懷上了老二,老大老二差了十二歲,這老二和老三又相差三歲。

周大爺說,咱們這村子小,也窮,男丁如果不念書,如果不當兵,就很難走出這個村子,更別說有多大的出息了。所以老大成年後就自己娶妻生子,在他爹的老房子邊上蓋了座新房子,就是為了不走遠,就近照顧自己的爹。這老成年後也是娶了村裏的姑娘,不過就沒跟父親住在一起,而是在背山上媳婦家的老屋基上重新蓋了房子,不過離得不遠,也經常來看看他爹,倒是這老三,由於是個女兒,從小老王和兩個哥哥就對她特別疼愛,自己兩個兒子都沒上過學,倒是這女兒,反而送去念過書。

周大爺說,當時村裏人都說他,在鄉下,女兒可都是替別人養的,你還讓她上什麽學,會做飯洗衣,能認識錢會算賬,不就行了嗎?可老王不聽,一直堅持送老三去學習。老三也是爭氣,人也聰明,考上了城裏的女中,上中學開始就去了城裏念書。在城裏生活可跟咱們鄉下不一樣,那兒處處都得花錢,還沒解放呢,這些少男少女們,就跟著搞一些進步活動,為這事,老王很擔心女兒吃虧,好說歹說,才讓女兒回到鄉下來呆了兩年。

我望了一眼正在吵架的老大和老三,盡管中間隔了個老二在勸架,但那陣勢還是相當火爆,老大五十歲左右的人,嘴巴明顯吃虧,反觀老三則越吵越來勁。於是我問周大爺,你不是說幾兄妹感情很好嗎?我看眼前這樣子,不像很好啊。周大爺說,你懂什麽呀,這解放之後啊,老三又提出要回去繼續完成學業,念完高中再回家,那個時候老王已經歲數挺大了,重一點的農活基本上就做不動了,好在老大還在一邊就近伺候著,所以老大就幫父親種地掙錢,掙到的錢的一部分,就給了妹妹當做學費。所以在這件事上,老大還是明白文化的重要性的。

我說照你這麽說,老大可算很疼妹妹了,後來關系惡化了嗎?你看現在吵得跟階級敵人似的。周大爺說,可不就是後來出問題了嗎?老三再去了城裏念書後,就好多年沒再回來過,村裏人問起老王,他也含含糊糊說不清楚,直到有一天老大在家喝醉了酒,才把這事說出來,說妹妹沒良心,家裏又不是反對她去城裏生活,只是好歹也常常回家看一下,又不是隔了幾百裏,回一次家就這麽困難嗎?而且妹妹上完學以後,就跟一個城裏的知識分子戀愛了,竟然瞞著家裏結婚生孩子,如果不是有一年她帶著孩子回家來,家裏人都還不知道她早就組建了家庭。

我說那這就是這老三做得不對了,你說人就算不方便常常回來,她是上過學的人,花點時間寫封家書也就行了啊,這結婚是喜事,為什麽要瞞著家裏人?周大爺眯著眼睛皺著眉對我說,孩子,你還小,有些事你可能不懂,人一旦過上了好日子,哪裏還記得住爹媽家人,你說的沒錯,結婚是喜事,可是你讓人家夫家知道自己娘家是八輩貧農出身,這還能算是喜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