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揚州地宮(第2/2頁)

這話說來平平無奇,是再普通不過的拉家常,然而聽在老劉耳中,卻似平空響起一聲炸雷。這裏的大山全是巖石,耕地種田都是在山下,很少有人在村子裏挖地窖,在滿是堅硬巖石的山上鑿地窖還差不多,為什麽要用“挖”這個字?

老劉想到一種可能性,挖地窖的老鄉,沒準剛好挖到了墓道上的回填土,想來想去,這山上沒有巖層能挖地窖的所在,也只有回填墓道的封土了。他當即向那老鄉說明情況,態度非常誠懇,讓人家帶路去看看那地窖,到地方一看土層,果然是回填的墓土,也是機緣巧合,讓他順藤摸瓜找出了漢代廣陵王古墓。

這是考古隊的重大發現,一步步清理到地宮,大夥的心都懸著,就怕裏面是個被盜墓者倒過鬥的空膛。這座大墓封土完好,近幾百年來山上甚至有了好幾個村子,也許不會有盜墓賊找到古墓。可進去一看心都涼了半截,木槨正上方有盜洞留下的痕跡,料想不到幾百甚至上千年前的盜墓賊,竟能如此精準地將盜洞直挖進來。錯愕之余,卻又有了驚人的發現。

廣陵王墓雖然被盜墓賊光顧過,但盜墓者只是抽走了金縷玉衣中的金縷,其余的東西都沒怎麽動,廣陵王的屍骨爛沒了,玉衣上的玉片卻一塊不少。墓中留下的文物眾多,從墓志上得知是廣陵王,最離奇的是木槨後室,有一尊大銅鑒,裏面積滿了清水,清可見底,水底沉著一只木瓢。

當年在馬王堆漢墓中發現水中有一節蓮藕,兩千年前的蓮藕,還保留著原樣,考古隊激動之余想撈上來加以保存,沒想到一碰那蓮藕就完全碎了。這次吸取了經驗,打算從底下慢慢放掉水,哪曾想放水的時候,水面產生了輕微的晃動,那木瓢一眨眼的工夫,竟在考古隊員的眼皮子底下憑空消失了,半點渣子也沒剩下,好像變成了空氣。此事直到今日,也沒有任何人能解釋得清。

考古隊清理了這兩座古墓,見附近村民眾多,恐怕會損壞墓穴,就寫報告請示整體遷到別的地方,廣陵王墓清空之後,有個當地的年輕村民,膽大好奇,用手電筒照亮進到巖坑中探險,碰巧在漆黑的淤泥裏,摸到一個鐵塊,這小鐵塊四四方方,像是個稀罕物件兒。

這村民握著鐵塊爬出墓坑,去山下稻田裏用水洗了洗,看出鐵塊是個印章,上邊鑄刻著一只龜,下邊刻了兩個篆字,他簡體字加上錯白的總共才認識兩百多,當然認不出古字,但知道這是墓主的印章。拿回去給女朋友看,女朋友看了很喜歡,讓這村民把鐵印上的字磨掉,換成她的名字,村民舍不得,罵了女朋友一通,然後找根尼龍繩串上,掛在腰帶上當了鑰匙鏈,走起路來鑰匙跟鐵印碰得叮當亂響。

他自己感覺很神氣,問村裏最有學問的支書,鐵印上寫的兩個字是什麽,支書也說不知道,讓他請教考古隊的老劉,但考古隊早撤走了,這村民也曉得撿了個古物,這東西不能私藏,只打算玩幾天就交給考古隊,便打了個電話到文物局找老劉同志,希望老劉同志來村裏看看他撿的東西。可接電話的人並不是老劉本人,老劉當時出差在外聯系不上,那人答應轉告,不料石沉大海,隔了半年還沒有回音,估計接電話的那位早把這事給忘光了。

那村民把古墓裏的鐵印當成鑰匙鏈,在身邊掛了半年多,直到公安局的人找上門來,因為有眼紅的舉報,說這小子偷了廣陵王古墓裏的東西,這村民才知大事不好,趕緊跟公安局的解釋,是怎麽怎麽回事,好在有村支書證明確實給考古隊打過電話,考古隊沒來那就怪不得這村民了。

這枚鐵印被考古人員命名為“龜紐牙印”,是十分重要的一件文物,結果這村民不但無罪反而有功,因禍得福,考古隊還給這位村民發了獎旗和兩百元獎金,不過他拿到手的卻只有那面獎旗和五十元錢,其余的錢全讓村支書自作主張,請全村人吃飯慶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