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火煉人皮紙

一九五八年挖大河防汛,陰歷七月十五過後,三義廟和王串場接連發現兩具幹屍,海河兩邊水土並不深厚,很少有幹屍,外邊都傳是挖出了旱魃,不管謠言是真是假,反正隨後下起大雨,連下了兩天兩夜,河道泛漲。

變天之前,郭師傅看見遠處有道黑氣,方知糧房胡同兇宅埋寶的傳言不虛,這東西快成氣候了,再不想點辦法,遲早有一天要水漫海河,淹沒天津衛,驀地想起聽過老時年間的一個傳說,咱們要把整個前因後果說明白了,又得往前說,是清朝末年發生的事。

那個時候的大清國內憂外患,正是四海動蕩,天下大亂,天津衛出過一位奇人,那是在南門口擺攤算卦的催道成,人稱催老道,以算卦說書為生,也沒見他算得有多準,唬弄外來的還行,當地人全知道催老道算卦是“十卦九不準”,但是催老道會說古經,能說全套的精忠嶽飛傳,嶽飛乃是被我佛如來收在頭頂佛光中的金翅大鵬鳥,只為女土蝠聽我佛講經時放了個拐彎屁,惹惱了金翅大鵬明王,一口啄死女土蝠,因此被貶下界,半道又啄死了鐵背虬龍,投胎托生成了抗金保宋的嶽飛,女土蝠和鐵北虬龍也投胎來找嶽飛報仇,有這些神怪佛道相互間的因果報應,加上嶽家軍怎麽打金兵怎麽擺陣怎麽破陣,說起來更是懸念叠起扣人心弦,那時候的人們專愛聽這些,催老道不僅會說,還會胡編,在江湖上頗有人緣,那年頭有人緣就是有飯緣,他連說書帶算卦,勉強混口飯吃。

別看催老道混得不怎麽樣,據說他可有真本事,手段非同小可,只是命裏擔不住,有能耐卻不敢用,所以日子過得很緊,他也不是真老道,有家有口,穿一身破舊道袍,用來擺攤充門面。

那一年好幾個省同時鬧饑荒,先是黃河泛濫,隨後蝗災接著旱災,種不下大田,赤地千裏,城裏還湊合能活,城外餓殍遍野,人都餓紅了眼,誰還顧得上算卦聽書?催老道家裏等米下鍋,只好去趕白事會,當時有個大戶人家的老爺死了,缺個執事,執事就是站到靈堂前,等僧人們超度完了,他要念誦祭文,此外如果有人過來祭拜,從大門外由信馬引進正堂,執事便在旁邊吆喝:“一叩頭,二叩頭,三叩頭,家屬還禮。”前來吊孝的人們和家屬全聽執事吆喝,讓下跪就下跪,讓磕頭就磕頭,相當於靈堂上掌局的主管,俗稱“大了”。

這家財東老爺去世,要辦白事會,正好缺少一位執事,催老道應了差,操持白事看似容易,卻不是誰都能做,舊社會迷信忌諱太多了,可說到稀奇古怪的事,識文斷字兒之人也沒有催老道懂的多,自稱“謀賽張良、智欺諸葛”,灶王爺灶王奶奶、五湖四海龍王、前後地主財神,沒有他不熟的,他尋思“這活兒不錯,有個腦袋會說話的都能做,閉著眼也不會出錯,管吃管喝還拿一份犒勞,可比在南門口擺攤喝西北風好多了,從擺靈到出殯一共是七天,七天之內算是不用發愁沒地方混飯了,往後再說往後的”,哪成想由此惹下一場大禍。

財主家當天半夜要雇工搭過街靈棚,轉天開始吊唁,催老道應了白事會的差,先領一份定錢,回家準備,起個大早,穿戴齊整出門,頭幾天揭不開鍋,餓得前心貼後背,本想到了白事會上再吃,不過按規矩去了得先幹活兒,過了晌午才開飯,他心想:“肚子裏沒東西吆喝起來哪有底氣,頭一天去可別給人家吆喝砸了,得找個地方吃了早點再去。”正好路過一家“大福來鍋巴菜”,擡腿進去要了兩個燒餅一碗鍋巴菜。

鍋巴菜是天津衛特有的一種早點,價錢很便宜,倆大子兒一碗,催老道往常好吃這口,可當下趕上荒年,要不是得了白事會的定錢,也舍不得吃,等夥計把鍋巴菜端上來,催老道一看還得是大福來的鍋巴菜,佐料全,鍋巴薄,做得就是那麽地道。

大福來是上百年的老字號,店主姓張,相傳受過皇封,早年間沒有多大名氣,人們不認,但是真材實料絕不含糊,綠豆磨面攤成煎餅,涼透了切成小片,芝麻醬配上諸般佐料調成鹵汁,吃的時候抓切好的鍋巴放進鹵汁,盛到碗裏,澆麻醬、鹹料、腐乳、辣椒油,再放上點香菜,隔幾條街都能聞到這個香美氣味,賣相也好,有天來了個闊老頭,帶著幾個跟班,吃完這家的鍋巴菜連聲說好,轉天一位禦前侍衛到門前,跟掌櫃的說道:“恭喜恭喜,你的大福來了。”掌櫃的不明其意:“我家小本買賣哪來的大福?”禦前侍衛告訴掌櫃的:“昨天皇上微服私訪到你店中,吃了你做的鍋巴菜覺得好,要賞你。”從此這家的鍋巴菜名動天下,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開了十幾家分店,掌櫃的將店名改為“大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