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滅頂之災?!”當唐風再一次重復這個詞的時候,所有人都感到了不祥的氣息。林玉反問唐風:“你是懷疑艦隊再也沒能離開艾汶島?”

唐風沉重地點了點頭:“我想應該是這樣,這支艦隊應該再也沒能離開艾汶島。如果他們真的滿載黃金回到中國,史書上一定會有記載,但是沒有,而他們為什麽沒能滿載黃金離開艾汶島?我能想到的只有一個解釋——他們遭遇了滅頂之災!”

“是什麽樣的滅頂之災呢?要知道在當時楊慶的艦隊是非常強大的,當地土人有那個能力嗎?即便是建文余孽,恐怕也沒有實力擊敗楊慶的艦隊吧?而且就算楊慶他們被打敗了,也不應該全軍覆沒吧,沒有一條船逃出來?”林玉不敢相信。

“我要告訴你的是,你認為不可能的事很可能真的發生了,我推測楊慶的艦隊再也沒能離開艾汶島,而且是在遭遇滅頂之災後全軍覆沒了!”

韓江打斷唐風的話,道:“我不熟悉歷史,但我記得好像鄭和是七下西洋,楊慶在一開始提到永樂十九年鄭和是第六次下西洋,那麽後面應該還有一次才對!我在想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會不會就與此有關呢?”

韓江的話倒是提醒了唐風,唐風回憶了一下,還是難以作出判斷:“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五年,距他第六次下西洋回國已經八年了。我前面提到朱棣死後,繼位的明仁宗朱高熾反對航海,這段歷史我是熟悉的,朱高熾一上台就罷下西洋,把鄭和發到南京修大報恩寺了。但朱高熾是個短命皇帝,他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朱高熾的長子,也就是朱棣最喜愛的長孫朱瞻基繼承了皇位,年號‘宣德’,史稱‘明宣宗’。這個宣宗皇帝頗有乃祖遺風,很想像祖父那樣建立一番功業,但他對下西洋還是有些猶豫。史書上說宣德五年,明宣宗感嘆原來朝貢的很多國家都不來了,於是,又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今天看到這個金冊,回想這段歷史,似乎有些可疑,宣宗為何一直等到宣德五年才下決心派鄭和再下西洋?會不會是宣宗皇帝在看到了這金冊後,才下決心派鄭和下西洋的?”

“我看有這種可能,對了,金冊最後不是留了一個年號嗎?”韓江指著金冊後面,念出了最後的年號,“永樂二……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

“這個年號有問題,歷史上永樂這個年號根本沒用這麽久。”唐風斬釘截鐵地說道,“‘永樂’這個年號只用到二十二年,朱棣便駕崩了,之後,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一年,用了一年‘洪熙’這個年號,再後面就是明宣宗的‘宣德’。所以,永樂二十六年,其實應該是宣德三年!楊慶他們一直在海外遠航,所以並不知道國內已經換了兩個皇帝,他們還以為是朱棣在位,以為還在使用‘永樂’這個年號。反過來說,有可能國內都以為他們遇難了,不會回來了。”

“宣德三年?宣德五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如此說來,時間是可以對上的,經歷千難萬險,楊慶派的人將金冊送到了皇帝手上,皇帝看到後命鄭和再下西洋,至於後來鄭和到底來沒來到艾汶島,有沒有和楊慶的艦隊會合,我們就很難知道了。”韓江推測道。

“是啊,關於鄭和下西洋的档案資料,全部在明朝中期被兵部郎中劉大夏給銷毀了,所以我們今天根本不可能再了解這段秘史了。”唐風輕嘆道,“不過金冊的出現還是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資料,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很有可能就是為了來接應楊慶,且不論楊慶的艦隊後來如何,鄭和也是完全有可能發現新大陸的,只是……只是他沒能帶回黃金。”

“會不會……會不會還有一種可能,楊慶的艦隊沒有回國,但也沒有在艾汶島遭遇什麽‘滅頂之災’,他們去了別的地方?”一直沒說話的吉米忽然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假設。

唐風盯著吉米,使勁地搖了搖頭:“去了別的地方,會去哪裏呢?”

“比如傑潘啊?或是什麽世外桃源,甚至他們自己建立了一個王國?”吉米笑道。

韓江拍拍吉米:“哥們兒,你們老外就是太能想象了,以為中國古人跟你們想的一樣,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不管去了多遠的地方,最終還是要回去的。”

吉米擺擺手,道:“你們中國的人思維方式就是和我們不一樣,要是我有了那麽多黃金,還回什麽國?直接找個地方就自己建立一個王國,自己當國王,反正我有黃金,有艦隊,有了這兩樣東西,在當時就可以橫行天下。”

“現在也是,對吧?你們美國人有航母、有美元,控制海洋,稱霸天下?!”韓江沒好氣地來了這麽一句後,吉米不言語了,船艙裏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