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臨深淵(第2/4頁)

“我想,兇手不會是格林家的人。”希茲在契斯特被害的幾天之後,來到馬克漢的辦公室埋怨道。

萬斯仍然是那副懶洋洋的樣子,“我可不這麽想,警官。相反,我認為這是一樁明顯的內神通外鬼的案件,雖然通法與你的想法並不符合。”

“那你懷疑是誰幹的?”

“嗯……也許說它是一種可能更符合,”萬斯一邊思考著一邊抽著香煙,“但是,這並不是我真正想表達的。那只是一種氛圍,一種狀況;犯罪實際上就是這麽一回事。發生在格林豪宅的罪行,是一種隱藏著的致命毒素。但是這種毒素,也正是從格林豪宅產生的。”

希茲哼了一聲:“難道,我要逮捕的就是一種氛圍,或者是一種毒素?”

“警官,我的意思是罪犯是由那種氛圍和毒素造成的,等著你嚴加拷問的是有血有肉的人!”

馬克漢一直在批閱有關這起案件的所有報告,此時,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舒服地往椅背上一靠。接著恨恨地說:“那麽,就讓上帝來指引我們找到兇手吧!媒體對這件事情已經沒完沒了了,一會兒,還有一批記者要來我這裏。”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向格林豪宅兇案一事讓紐約新聞界倍加關注的了。當朱麗亞和艾達發生槍擊事件之後,媒體只是象征性地敷衍了一番;但是,當契斯特被害之後,新聞界便有了一種為之瘋狂的態度。格林豪宅血案引起了人們對以往那些傳奇、邪惡的案件的關注,例如狂歡酒店謀殺案、“貝拉之吻”馬口鐵窒息案。所有有關的專欄作家都在竭力報道格林家族的過去史,就連陳年舊事也拿來大肆宣揚。老圖亞斯·格林的過去已經成為街頭巷尾公共談論的財產。所有的報道中,都夾雜著家族成員的照片;而格林豪宅也被作為插圖,出現在浮誇的報道之中。

美國的所有媒體都在炒作格林家血案,甚至連歐洲的新聞界也同樣如此。這一事件,已經被描述成地位顯赫的格林家族與先人之間的浪漫傳奇故事了,尤其對那些盲目、勢利的社會大眾而言,這已經成為他們最大的娛樂了。

新聞人員理所當然地認為,警察局和檢察官辦公室是他們訪問的對象;而另一個理所當然則是,緝捕罪犯成為泡影的話,馬克漢和希茲會更加麻煩。馬克漢和同事們已經討論過好幾次案件的細節了,但是,仍然沒有任何頭緒。契斯特被害的兩周之後,就已經證明了這是一個難以攻破的僵局。

但是,萬斯並沒有在這兩個星期的時間裏閑著。他已經被這起復雜的案件深深吸引了,自從契斯特請求馬克漢調查朱麗亞與艾達被害的那天早晨開始,他的腦子裏就一直圍繞著這起案件。他參與了每一次有關格林血案的會議,雖然發言很少,但是從他不經意的點評中,我已經了解到本案深深地吸引了他,而案件的每一個細節也讓他非常費解。

他深信血案的本身與豪宅隱藏的秘密息息相關,因此,他已經數次獨自造訪了格林豪宅。而馬克漢自第二次血案發生以來,他只去過格林豪宅一次。他並不是在逃避責任,而且很多時候他都在辦公室例行職務(當時有很多事情一同發生,例如紐約市的反賭博行動,都需要他的參與)。希蓓拉堅持一同舉行朱麗亞與契斯特的葬禮,最後在馬爾坎的一個私人小教堂中舉行了儀式,並且只通知了極少數親密的熟人,最後將兩人埋葬在了林野墓園。馮布朗醫生與希蓓拉、雷克斯一同參加了整個葬禮;而艾達的身體雖然已經好轉,但是仍然無法出席葬禮;當然癱瘓的格林夫人也沒有參加。但是,我想即使她身體健全,也不會來參加葬禮的,因為當時有人提議就在格林豪宅舉行葬禮儀式的時候,遭到了她嚴厲的反對。

葬禮結束的第二天,萬斯以個人名義造訪了格林豪宅。希蓓拉接待了他,看得出對於他的到來,希蓓拉一點也沒有意外。

她快樂地招呼道:“見到你很高興!第一次見到你的時候,我的直覺就告訴我你不是警察,因為幾乎沒有警察抽這種法國香煙!說實話,我很想有人能跟我聊聊天。但是,現在所有認識我的人都逃避我。自從朱麗亞死了之後,我就再也沒有接到過任何一張請帖。在他們看來是為了‘尊重死者’。但是,他們哪裏知道,我現在是多麽的孤單!”

她搖鈴喚來了史普特,讓他端上來一些茶點。

“史普特的茶煮得倒是很好。”她一反常態地說了很多瑣碎的事情,“昨天的葬禮真是太讓我痛苦了!說實在的,葬禮雖然讓人不自在,但是卻非常好笑。當那位尊敬的神學家一本正經地頌贊死者的天國榮耀時,我都快要笑出聲來了。這可憐的家夥從頭到尾都樂在其中,我確信,如果我忘了給他布道的支票,他也不會有半點怨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