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她看見影子殺人了(第3/10頁)

“我也不懂怎麽說,當時除了她口中的影子,言語思緒還算清醒吧。哦,對了,當時她沒有這麽害怕自己的影子。”

“當時她說的和現在說的有什麽不同嗎?”

“近乎一致,我們知道她受驚過度,就讓家人將她領走了。事後我們去現場取證,找到了被破壞的門鎖,還有一排男人的鞋印,鞋印從門口一直延伸到陽台玻璃門的布簾後面。當時兇手應該就躲在布簾後面,那布簾很大,與地面平齊,躲一個人完全不是問題。”

“也就是說,兇手是躲在布簾後面,在夫妻兩人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沖出來,在雨默的面前殺死了陶耀是嗎?”

“是的,推測出來的現場情況就是這樣,事發後雨默出門呼救的時候,對面別墅的鄰居看到有一名蒙面黑衣人從大門逃竄而出。兇手很狡猾,一個指紋都沒留下,除了那排鞋印,沒給我們 留下更多的線索。”

“蒙面黑衣人,一身黑……這可能就是雨默將兇手幻化成影子的原因。雨默現在堅持是自己的影子殺死了陶耀,這是她潛意識的一種層面表達。她認為是自己害死了丈夫,她在責怪自己。”

“她的病情怎麽樣?”馬千裏又回到開始的問題。

“事發近半年家人才將她送來,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她屬於創傷後應激障礙,也就是延遲性心因性反應。剛開始我還以為她只是單一恐懼症,看來比我想象的還要復雜。她這種病就有點像戰後復員的老兵,老兵們經常不自覺地回想起戰爭時的殘酷,經常從噩夢中驚醒。”

“蕭醫生你能說說這病是怎麽回事嗎?我叔叔曾經參加過自衛反擊戰,回來後就得的這病,斷斷續續的,一直在軍區醫院住著。”

“創傷後應激障礙,這裏的創傷主要指的是記憶。對於可怕經歷,如戰爭、被強暴、地震、兇殺等,引起個體極度恐懼的經歷和記憶。這類記憶就稱為創傷記憶,當應激源到達一定閾值,超過個體能承受的強度時,就會出現應激障礙。”

“蕭醫生,辦公室裏可以抽煙不?”馬千裏插嘴問了一句。

“給我也來根。”

這倆人還真是絕配。

點上煙後,馬千裏深深吸了一口:“蕭醫生你繼續說。”

“應激障礙最有特色的有兩種,一種是急性心因反應,用俗話說就是當場被嚇瘋了。這種起病迅速,歷時也比較短。得到及時的治療,可以很快恢復過來,預後良好。這類患者有一大特點,就是大腦會對部分創傷記憶進行快速地強制遺忘。這是大腦處理 創傷記憶的一種應激性保護,又稱為心因性失憶症。他們有可能還記得結果,但不會記得過程。”

“嗯,我們見過不少這樣的被害人。特別是被強暴的女性,她們大多知道自己被強暴過,但對這一切發生的經過絲毫回憶不起來,甚至連歹徒長什麽樣都不記得。一問三不知,加大了我們辦案的難度。”馬千裏嘆了口氣。

“第二種就是屬於雨默和你叔叔這類的,延遲性心因性反應,又稱創傷後應激障礙。這是很麻煩的一種,嚴重的有可能會持續復發,終生不愈。這種在臨床上有三大表現:第一,反復重現創傷體驗。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創幻經歷、類似的噩夢,反復發生可怕錯覺幻覺,甚至以幻想的形式重演和體驗事件經過。又名症狀閃回,不斷地用這段創傷記憶來傷害自己。就好比長了個瘡,不撓不痛快,一直撓到惡化為止。”

“這比喻真好,我昨晚就被蚊子叮了一口,現在還癢著呢。”馬千裏打趣著說道。

蕭醫生懶得理他,繼續說道:“第二,持續性的警覺性增高。也就是一驚一乍,整天神經繃得緊緊的,有點什麽聲響都能嚇他一跳。特別是能和創傷經歷聯系上的事,那能直接嚇死他。”

“第三,持續回避。極力回避和創傷經歷相關的事物,比如像雨默這樣的,她肯定不願意再回到那間別墅,連想都不敢想。”

“這第三條不是和第一條矛盾了嗎?這樣回避不是挺好的嘛,有助於忘卻那段可怕的經歷。”馬千裏疑惑道。

“不,越是想回避的,越是想努力忘卻的,就越忘不了。人都是這樣,反而越想記住的,就忘得越快。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叛逆的孩子,很多時候會聽你的,但有些時候就偏偏和你作對。” 蕭醫生說到這兒的時候卻深深嘆了一口氣,似乎也勾起他的某些回憶。

“我還想今天過來能不能從雨默口中多問出一點線索呢,看來是沒戲了。”馬千裏吧嗒了一下嘴,失望道。

“大腦會對嚴重的創傷記憶進行選擇性遺忘,甚至是幻化。我估計你也問不出什麽來了,而且雨默的病情現在很嚴重,妄想泛化到了童年。我問過她的家人,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她這已經屬於無認知精神病的範疇,即使她能給你什麽有用的線索,你將來也不能在法庭上將她的話作為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