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滅門兇宅(第6/13頁)

用趙元的話說,能來伺候病人的家屬,都是有孝心的。尤其是那些年輕人,來伺候父母的,在這個年代難能可貴。所以,越是年輕的租客,趙元對他們的照顧越是無微不至。當然,這還源於趙元的獨子在十年前因為車禍去世,一對老夫妻相依為命,看到年輕人也總會有代入感而顯得親切些。

然而,命案就恰恰發生在了這個與人為善的老板身上。

報案人是一個叫作趙大花的70歲老人。趙大花算是趙元的遠房親戚,所以宅基地也都挨著。趙大花每天都會坐在自己家的門口聽收音機,這麽一坐就是一整天。只有每周二的時候,趙大花會去城裏的兒子家裏幫忙打掃一次衛生。趙大花的家門口,其實也就是趙元的家門口,所以平時趙元家裏的一舉一動,趙大花都是了如指掌的,可未曾想,發案的時間恰恰就是周二。

周三早晨,趙大花從城裏回來的時候,發現趙元家的院落大門是開著的,門口放著的印有“趙元旅社”幾個大字的燈箱偏移了位置。出於關心,趙大花叫了幾聲趙元的名字,沒見回應。這種現象是極少見的,因為趙元不在家的時候,趙元的妻子方克霞在家裏,也會答應她。趙大花於是有了疑惑,推門進了趙元家的院落。

趙元家是一個小院落,說是院落也不準確,因為並沒有像樣的院子。八間房子,四四相對,分布在一個兩米寬的過道兩側,房子也是相連的。這樣,八間房子和前門、後圍墻,就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院落。趙元夫婦住在前門口的房子裏,有一扇裝了鐵柵欄的窗戶對著大門,算是做成了一個接待處。這就像是一個招待所,大門口通常有這麽一個門房,租客可以推開自動關閉的院門進入院內,在門房處和趙元交流,然後交錢領鑰匙去自己開的房間。

旅社的八間房屋中,除了趙元夫婦居住的一間以外,對面一間隔成了衛生間、淋浴間和廚房,是公用的。八間房屋也就數這兩間面積是最大的,每間大約有四十平方米,而其他六間可以供旅客居住的房屋,每間也就二十平方米。

走進趙元家的院落,趙大花就有了一種不祥的感覺。因為院落內的中央過道上,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殷紅的痕跡,像是血足跡。

畢竟是清早,陽光斜斜地從門房窗口處照進門房內。趙大花發現,門房原有的窗簾已經被扯落,而趙元住處的地面上全是殷紅的血跡,整個房間凡是能存放物品的地方已經全部被翻開,錢盒打翻在地上,把清晨的陽光反射得格外刺眼。在墻壁和房門的陰影裏,黑乎乎的似乎有什麽東西,不過,趙大花早已沒有了膽量再去細看,她連滾帶爬地跑回自己的家裏,用固定電話報了警。

第一批趕來核實情況的派出所民警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轄區內會發生這麽大的案件。這起案件中,一共死亡了五人。除了死亡人數很多以外,案件也是非常惡劣的,因為五個人都是全身被纏滿了塑料透明膠帶,而且,每個人都被執行了“斬首”。

中心現場是在趙元夫婦居住的四十平方米的平房裏,幹凈整潔的房間已經完全被翻亂,潔白的地板磚上,盡是血跡。五具屍體的身下,都有巨大的血泊。

死去的五個人分別是趙元、方克霞,以及三個租客。三個租客中,有一個是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馮起,因為妻子罹患乳腺癌住院而在這裏租住。馮起是北安市北苑縣地產公司的下崗職工,下崗後在一家養雞場打工,收入不太可觀。另外兩個租客是一對二十多歲的年輕夫妻,男的叫李江江,女的叫程源。這一對小夫妻是北安市郊區的農民,但平時在市裏打工。李江江的母親因為腦溢血住院,李江江一個人照顧不過來,於是和妻子一起在工地上請了假,到醫院附近照顧母親。

五個人全身被纏滿了膠帶,整齊地排列在中心現場的地面上,就像是五個蠶蛹一樣,形態可怖。細看上去,能發現每個人的頸部正中都有巨大的切口,而現場大量的血跡都是從這裏噴湧而出的。

如此惡性的案件,這兩個出警的派出所民警一輩子也沒見到過,於是趕緊在現場周邊拉起了警戒帶,並且第一時間通知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到場支援。

對刑警來說,最害怕的就是一些流竄作案的搶劫殺人案件。雖然這類案件的偵破率也非常之高,但是需要刑警們付出的努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進入一個惡性殺人的命案現場之時,刑警們最關注的事情是這個案件究竟是不是熟人作案。

雖然說這種現場環境,這種被嚴重翻亂的現場情況,在流竄搶劫殺人案件中經常能看見,但刑事技術民警還是很快給刑警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雖然現場有大量的血跡,遮蓋了灰塵加層足跡,但是現場所有的血足跡,都是拖鞋印,且所有的血足跡的拖鞋印,都不是五名死者的。而且,留下拖鞋印的三雙拖鞋,都還留在了中心現場房屋的門口。這樣的線索就很有價值了,至少說明了四個問題:一、犯罪分子殺完人走動的時候,穿的是拖鞋,且離開的時候換了鞋。二、作案人可能有三個人。三、因為是在門房處換鞋的,所以不是住店的客人。四、五名死者被控制的時候,還沒有大量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