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膨脹的欲望侵犯財產犯罪(第3/8頁)

2013年7月30日,紐約警方透露了一起同樣離奇的搶劫案,3名黑人易容成白人打劫了1家支票兌換公司。經過審訊,3名犯人交代,他們從2010年班艾·佛雷克的電影《竊盜城》中得到了這次犯案的靈感,電影中的劫匪戴上面具假扮警察,在犯罪現場潑漂白水,銷毀DNA痕跡等情節給了他們莫大的啟發。經過幾個月的策劃,他們確定了作案目標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案,同時認為化裝成白人犯案更容易混淆警方的視線。一般來說,常人很難把作案的白種嫌疑人和黑人聯系在一起。

他們的面具來自知名的特效公司——C FX(Composite Effects)。這家公司曾負責過《金鋼狼:武士之戰》的化妝特效,做出的面具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他們支付了2000美元,以拍攝音樂短片為由向該公司訂購了3套白人面具。

2012年2月,3名案犯戴著面具,穿上事先準備好的警察制服,佩戴了警章,駕車抵達皇後區的一家支票兌換公司。他們尾隨該公司的一名雇員莉羅蒂·拉南南進入公司後,又挾持了她。為了保證人質的安全,該公司的出納不得已打開了一個保險櫃和一個現金抽屜,在短短的3分鐘內,3名歹徒搜掠了整整20萬美金,駕車揚長而去。

當警方接到報案電話趕到現場時,根據目擊人員的口供認為劫匪是3名冒充警察的白人男子,案件的調查同樣因為找不到線索而陷入僵局。頗具戲劇性的一幕卻在不久之後上演。因為警方絲毫沒有懷疑過案犯可能是黑人,所以3名案犯開始得意忘形,不僅大肆揮霍搶來的現金,其中一個名叫拜耶的劫匪還發了一封感謝信給CFX(Composite Effects)公司,信中寫道:“我非常滿意貴公司的面具,其仿真程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接到感謝信的CFX(Composite Effects)公司職員起初也是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實在難以理解為什麽會有人在購買面具幾個月之後才給公司發這樣的信件。聯想到最近的3名白人男子假扮警察搶劫案之後,公司的負責人認為他們有必要把這封感謝信交給警方。2013年7月,紐約警方以這封感謝信為線索,成功抓捕了3名案犯,並對其提起了訴訟。

【犯罪心理分析】

事實上,類似於第一起案件的銀行搶劫案的數量,在所有類型的搶劫案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就拿美國來說,銀行搶劫案的數量僅占全部搶劫案件的2.4%;與之相對的是破案率卻非常高,比如2001年美國搶劫案的破案率為25%,可銀行搶劫案的破案率卻高達60%。所以,很少有人會選擇搶劫銀行之類的金融機構,因為目標實在是太大了。而上面兩起案件中的嫌疑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金融機構,大概是對自己的偽裝過於自信的緣故。拋開風險因素不談,搶劫金融機構的回報確實是最大的,如果只是闖入一家便利店、打劫一個行人或者其他小型商店,根本不可能會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現金放在那裏讓劫匪盡情地拿。

FBI暴力犯罪部門搜集的資料顯示,銀行搶劫案大多發生在星期五。因為一般來說,美國發薪水的日子就在星期五的上午,因此那一天銀行裏會準備大量的現金,案例中康拉德·茲德茲拉克所選的日子恰好就是星期五。還有一點,銀行搶劫案的犯人以新手居多,一大幫訓練有素的退役特種兵或雇傭兵,舉著微沖搶銀行的劇情只出現在小說或者美國大片當中。康拉德·茲德茲拉克顯然就是一個新手,雖然他的偽裝使其順利逃脫了追捕,但從他處理車輛和裝錢袋子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他在這方面毫無經驗。他有過前科,從法律角度來說,也應該屬於搶劫慣犯了。

FBI犯罪行為分析專家在研究案例時發現了一個問題:一些“資深”的搶劫犯甚至會總結出一整套成功搶劫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被搶劫者的控制。“你必須讓他們害怕,但不是驚慌,因為一旦變成了驚慌,他們的行為就會不受控制。”這是一個沒有被起訴的搶劫犯說過的話。因此,一部分搶劫犯甚至會享受這種控制別人的感覺,因此罪犯們之所以會選擇搶劫還有一個潛在的誘因,那就是控制欲。

而對於那些慣犯來說,搶劫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看中了隨手就搶”變成一種常態。在美國,搶劫犯們更願意“黑吃黑”,他們會選擇毒販或者準備購買毒品的人,這些人身上往往帶著大量現金,並且通常會因為自己本身就在做違法的事情而放棄報警。不過,直接搶劫毒販的風險更大,這些人可能會帶著槍支等武器並拼命地反抗,同時還可能會得罪其身後某個強大的犯罪集團。

羅伯特·麥克唐納:隕落的政壇新星

貪汙腐敗大概是全世界所有政府都會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一旦有貪腐案件出現就會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而一個不被信任的政府顯然會遇到更多麻煩。也正基於此,對於FBI來說,貪腐案和危害國家安全類案件一樣,始終是需要高度重視和優先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