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5頁)

藍祖平一拍桌子,對甘婧豎起一根大拇指。

甘婧暗笑不語。初來納士公司、坐冷板凳之時,甘婧買回一堆星巴克文化、錘子思路、邏輯思維這類流行互聯網讀物,一方面跟隨潮流,另一方面也讓自己能在某些時刻可以用“互聯網思維”裝裝樣子。

“那你給另一只劍齒虎起了什麽名字?”藍祖平將話題拉回來。

“叫國王。”甘婧回答。

“國王。嗯,聽起來很普通,但細想想,還挺容易記憶,叫起來也上口,也容易讓他和殺手之間產生一些鬥爭或者故事,產生甲方所要的那種驚悚、恐懼和血腥感……不錯。”藍祖平沉吟,“我馬上給成經理打電話,跟他溝通一下。你慢慢吃,我們改天再聊。”藍祖平說著,興奮地摸出電話,一邊翻電話號碼一邊走了出去。

“我吃好了,我們一起走吧。”甘婧忙推開面前的飯盤,“對了,我想再聽聽Austin和果兒”——就在她拔腳追出去之際,突然發現,房鶯和屈志華就坐在他們斜對面的桌子上。

那邊藍祖平已經打完電話,他轉過頭,開心地對甘婧說,“甲方已經基本同意我們的想法。不過,因工作需要,那個成經理暫時不負責我們這個項目了,改由白主任接手。管他是成是敗,我們把活兒快點交出去才是正事兒。對了,你剛才說什麽?”

“哦,沒什麽。”看著房鶯隱在黑框眼鏡後的眼睛仿佛帶著寒氣、冷冷地盯著自己,甘婧收回另一半話題,向房鶯露了一個討好笑容,急步向外追去。

“走,咱們回去和同志們開個會。”因為興奮,藍祖平走得很快。甘婧小跑才跟得上。

從吃完午飯一直到深夜十二時,藍祖平都在為劍齒虎新形象忙碌著。甘婧幾次想找他再聊聊,都被他的忙碌狀態擋在門外。

“算了,反正一年我都等了,也不差這一兩天了。”甘婧自語。

時針跳過午夜一時。

甘婧打著哈欠,和還在忙碌的其他同事說了聲再見,獨自下樓攔的士回家。

坐上出租車後,大腦仍處於興奮狀態的甘婧發現了一個奇怪事情。當出租車行駛在相對空曠的路段時,車速會越來越慢,司機仿佛新手一般以龜速前行。可是,在車流量稍多的路段,車速卻會快起來,遇到前車稍慢,司機還會很不耐煩地按喇叭。

觀察了幾分鐘後,甘婧有些恐懼。她緊緊抓著車上的扶手,目不轉睛地從後視鏡盯著司機。

很快,她就發現了問題所在:路上車少時,司機的眼皮便開始打架,車多時,才打起精神看路。司機技術沒問題,是因為太困了,才會發生忽快忽慢的情況。

甘婧放下心來,忙找話題和司機聊天。車行至小區門口,甘婧給了出租司機一張百元鈔票,勸他把車門鎖好,在車裏睡一下再上工。

司機感激地接過錢,搖搖頭,不休息了,咬咬牙就挺過去了。“小姑娘你自己倒是要注意休息,一個外地女孩子獨自在這裏工作,這麽晚才下班,大家都不容易。”司機說完,慢慢掉頭,向楊高路方面駛去。甘婧又在門口站了一下,這才轉身回家。

經過大樓前台時,值夜班的保安給了她一個疲憊的笑容,“甘小姐,又這麽晚才回來。快點上樓睡覺吧。”

這些點滴的關懷,讓甘婧感覺到一絲家的溫暖。

來時尚在嚴冬,轉眼已是初夏。雖然在小超市購物時仍然要面對長著一臉兇相的中年女收銀員的兇腔惡調,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還是讓原本懷著過客心態的甘婧對自己生活了半年的浦東有了親切感。

與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內地相比,建區才二十年出頭的浦東新區生活氣息尚需積累,歷史文化底蘊也乏善可陳,但是這裏有著內地少有的創業激情和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為實現自己夢想與這塊土地同喜同悲一同努力的年輕人。

在張江創業園區的食堂內,經常能看到身著背心短褲、一臉水泥顏色的年輕男子在哈欠連天地吃早午飯。同事指點,這些不修邊幅的男人們便是大名鼎鼎的“張江男”。他們多從事醫藥與計算機等相關行業,這行業與動漫一樣,需要動腦、需要時間、需要夜夜加班,所以沒時間打理自己的外貌。

“聽說因為工作原因,張江男的婚姻狀況很成問題?”甘婧曾問藍祖平。

“張江男的婚姻狀況從來都不是問題,”藍祖平不假思索道,“張江女的婚姻狀況才真的是問題。”說完一笑,“你現在也是‘張江女’了,也小三十了,也該考慮一下個人問題了。女的經不起老。”

甘婧連忙將話題引開。

陸家嘴金融區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建設伊始,這塊黃浦江畔的長三角型地域便被定位世界五百強聚集地,承載上海發展“總部經濟”的重任。二十余年過去,這片土地不負眾望,果然“銀行多過了米鋪”。從這裏頂級辦公區走出的男士們人人衣著工整自不必說,女士們也全都妝容精致、衣著得體,與人擦身而過時,怡人香氣經久不散。這些年輕人多數都是外地、外籍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