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火燒三岔河口·上(第4/13頁)

不提緝拿隊的費通大隊長如何調兵遣將,咱接說上下兩河幫會爭銅船,以往定下的規矩是一個對一個,可又不同於比武打擂,因為幫會的人或為船工,或為光腳不怕穿鞋的窮光棍,為了一套煎餅能打出人命來,卻只是爭勇鬥狠而已,沒幾個打拳踢腿的練家子。雙方還糾集了天津衛的六大鍋夥站腳助威,哪六個鍋夥呢?城裏東西南北各有一路占腳稱霸的,西城的老君、東城的老悅、北城的四海、南城的九如,這四個地方的鍋夥沒人敢惹,四個寨主更是一等一的大混混兒。另有兩路:一路是老龍頭鍋夥,把持車站腳行的勢力;再一路是侯家後鍋夥,把持當地的明賭暗娼大煙館,也都不是省油的燈。六大鍋夥的混混兒一個個歪戴帽子、斜瞪眼,腳穿五鬼鬧判的大花鞋,成天打架、訛人,三天不惹事兒就渾身不自在,從頭到腳、從裏到外地那麽癢癢。這麽一群烏合之眾湊在一處,鬥的是膽、比的是狠,肩並肩下油鍋、個頂個滾釘板,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三刀六洞是家常便飯,不扔下幾條人命絕不會罷休。彼此之間卻是界限分明,誰要是越了界上別人的地盤鬧事去,就得打起來,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了,鎬把、斧子、鳥銃、大刀,有什麽招呼什麽,還有站在墻頭房頂往下倒開水、扔磚頭瓦塊的,怎麽狠怎麽來。打人的下手沒輕沒重,挨打的也絕不含糊,誰也不能說服了誰,那可就栽了,鍋夥裏的兄弟都看不起你,那還怎麽待?只能跟二混子似的,挑挑兒賣包子去。因此都是在自己的地盤耍橫,很少有上外邊找麻煩的,倒也是相安無事。

以往在三岔河口爭銅船,兩大幫會各顯其能、各出奇招,比如上河幫這邊出來一位,抱拳拱手,說話客氣極了,一套光棍調說下來,拔出一柄明晃晃的匕首,左手伸出一指,跟削蘿蔔皮似的,“唰唰唰”幾刀下去,手指上的肉就沒了,僅余三節白骨頭,再打個彎兒讓你瞧瞧,還得面不改色,說笑自若。接下來輪到下河幫,也得出來一位,同樣抱拳拱手道一番辛苦,當場拎起一把切菜刀,從腿肚子上片下一大塊肉,當場剁成了肉餡兒,拿荷葉包好了捧給對方,讓他們回去包餃子吃,任憑腿上鮮血淋漓,臉上卻若無其事,一滴汗珠子也沒有。

可還夠不上狠的,頭一陣就是墊場,分不出高下,見不了高低,二一陣更厲害,這邊出來一位,拿一塊石頭放進嘴裏咬住了,抄起榔頭在自己的嘴上一通狠鑿,然後連碎石頭帶滿口的牙都給你啐出來看看。那邊也出來一位,伸出舌頭來用牙咬住,借剛才那位的榔頭,給自己下巴來一下,鮮紅的舌頭冒著熱氣“吧嗒”一聲掉在台上,一嘴的血不能吐出來,“咕嚕咕嚕”咽進肚子,這一陣仍是平手。這邊再出來一位,搬過兩個小石墩子並排擺好,當中留一道縫,胳膊伸進去大喊一聲:“給哥兒幾個聽一聲脆的!”說罷一較勁,“嘎巴”一響,把自己這條胳膊硬生生地撅折了,面不改色,氣不長出。那邊的不服氣,再派一個人出來,也用這兩塊小石墩子,擡起一條腿,放在其中一個石墩子上,雙手舉起另一個石墩子,喊一句:“我也還兄弟一聲脆的!”然後將手裏的石墩子往迎面骨上狠狠一砸,“哢嚓”一聲這條腿就當啷了。當然也不能讓他們白白落下殘疾,如果說再也幹不了活兒了,幫會的人出錢奉養至死,而且備受兄弟尊崇,因此出來爭勇鬥狠抽死簽兒的人,並不一定都是被逼無奈。

幾個回合走下來,像什麽油鍋裏撈銅錢兒、割鼻子、切耳朵,手指頭上穿過鐵絲抓雞蛋,什麽狠招都想得出來,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兩大幫會還遍撒“英雄帖”,請來九河下梢的奇人異士,這些人有名有號,說到底可也是窮苦老百姓,誰出的錢多,就給誰幫忙,在銅船會上一顯身手,借機揚名立萬。雙方一對一個,你來我往,誰接不住就算輸。一陣接一陣比下來難分上下,誰也不服誰,那就得拿命填了。前一天開香堂抽定了死簽,專等此時上場,上了台二話不說,拔刀就抹脖子。您想想,這樣的“熱鬧”老百姓能不愛看嗎?錯過了上哪兒也看不著。兩大幫會在台上爭鬥,台下離得近的都能濺一臉血,比老時年間看出紅差砍腦袋還過癮。

這一次五月二十六過銅船和往年一樣熱鬧,上下兩河的幫眾、六大鍋夥的混星子擺開陣勢,混混兒們一人手裏還捏著一張黃紙,這是給死人用的殃榜,過去人死了之後要請陰陽先生開殃榜,把死人的生辰名姓、死期、回煞的時日寫在一張黃紙上,連同死人一起裝棺入殮。在過去來說,很多窮苦人到死也置不起一口薄皮匣子,只能拿蘆席卷了埋,這一張殃榜卻不能少,死人沒有這張殃榜出不了城,亡魂入不了陰,就連路旁的倒臥,也得由官面兒上請人開一張。混混兒們今天一人捏了一張殃榜,那意思就是來了就沒想活著回去,如同將軍擡棺上陣,要的就是這個豪橫勁兒。雙方的舵主和鍋夥的六位大寨主,各自坐在椅子上,托茶壺,搖折扇,撇舌咧嘴,滿面猙獰,一臉的不服氣。漕幫管事的叫舵主還有情可原,畢竟人家是指著船吃飯的,也算是個穩定的營生;鍋夥則不然,說白了就是一間破房子,裏邊鋪一張床板、立幾條長板凳,混得好的興許有個煤球兒爐子,燒的還都是煤渣子,茶壺茶碗兒沒一個囫圇的,要多寒酸有多寒酸,但混混兒們卻稱之為山寨,混混兒首領也就成了“寨主”,也不看看天津城周圍一馬平川,哪兒來的山?哪兒來的寨?除了這兩路人馬以外,另外還請來了幾位漕幫中的長老,全都是上了歲數胡子一大把的,身穿長袍、頭頂瓜皮帽,在椅子上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裝模作樣地如同一排老古董,按規矩他們是來坐鎮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全靠這老幾位出來勸架,可要真打成了熱窯,雙方殺紅了眼,憑他們幾個糟老頭子可攔不住。雙方人馬均已到齊,執事領命上台,說到鬥銅船的執事,可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行,須得是德高望重之人,上下兩河幫共同推舉出來的,只見此人年過六旬,須發花白,身穿長袍,黑緞子馬褂,頭戴瓜皮帽,走路擲地有聲,一開嗓中氣十足:“上下兩河,同為一脈;往來漕運,原屬一幫;登台比試,各顯神通。銅船之爭,光明磊落,凡因私欲背信、不義、私鬥者,皆為天地不容。九河之水,不為天開,不為雷動,不為霜停!生死不問,各安天命!”大致意思就是說要打就明面上打,別使陰招,各憑本事,死了白死。一通不倫不類的套話說完之後,首先得走一個過場,擺設香案,供上漕幫的龍棍、龍旗、龍票,以及三位祖師的神位,眾人斬雞頭燒黃紙焚香膜拜已畢,這就比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