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張瞎子走陰差(第4/10頁)

劉橫順可以不聽李老道的話,張瞎子的話卻不得不信,別過師叔轉頭往回走,四下裏仍是昏黑一片,只有腳下這一條路。他是個急性子,走路從來都是一陣風,甩開大步直奔火神廟警察所,正是“前途未必皆如意,且離此地是非中”。大約走了一半,忽然傳來一陣銅鈴聲響,舊時搖鈴做買賣的太多了:倒臟土的搖鈴,以免行人撞上蹭一身灰;走街串巷賣卦的搖鈴,是為了招呼人出來算卦;大騾子大馬脖子上也掛開道的銅鈴,是為了提示路人避讓;小孩兒掛百歲鈴、上歲數的掛長壽鈴、高樓寶塔上有驚鳥鈴、住戶門口掛門鈴。總而言之,平時聽到搖鈴的聲響並不出奇,不過陰陽路上可沒有做買賣的,而且劉橫順聽到的聲響十分詭異,又尖又利,四面八方均有回響,聽在耳中如同針刺一般,使人肌膚起栗,頭發根子直往上豎。

劉橫順的膽子夠多大,換旁人不敢看,他可得瞧瞧來的是人是鬼,手提紙燈籠循聲望去,但見路上走過來一個剃頭匠,四十多不到五十的年歲,穿一件青色長袍,經年累月洗褪了色,袖口已然泛白,但是非常幹凈,下襟撩起來掖在腰中,足蹬短臉兒灑鞋。肩膀上一個剃頭挑子,一頭兒是個小櫃子,帶三個抽屜,櫃子上倒放一條板凳,另一頭兒是個火爐,上坐銅盆。老話講剃頭挑子——一頭熱,說的就是這個東西。飛毛腿劉橫順在火神廟警察所當巡官,對剃頭挑子再熟不過,因為一個剃頭匠全部的家當都在挑子上,難免招賊惦記,過去單有一路偷剃頭挑子的賊,單槍匹馬不成,必須兩個人做一對伴當,用賊話講叫作“護托兒”。先過來一個賊聲稱要剃頭,剃之前得洗頭,這位坐在凳子上可不老實,一個勁兒往上擡屁股,把腦袋往銅盆裏紮。這時候另一個賊過來將凳子搬開,跟剃頭匠擠眉弄眼打手勢,那意思是我們哥兒倆認識,趁他洗頭看不見把凳子搬走,一會兒摔他個屁墩兒,取笑他一場,你可別說話。剃頭匠不好說什麽,任憑那位把凳子搬走了。等洗頭的這個賊往後一欠身,發覺凳子沒了,就問剃頭匠怎麽回事?剃頭匠這告訴他,你朋友開玩笑把凳子搬走了。洗頭的這個賊將臉一沉,說我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哪兒來的朋友?那個人準是小偷兒,把你的凳子騙走了,你不趕緊去追,還跟這兒犯什麽傻?剃頭匠一聽急眼了,撒腿就追偷凳子的,洗頭的這個賊趁機將扁擔往肩上一扛,整個挑子就歸他了。劉橫順可沒少逮這路賊,天津城的剃頭匠多為同鄉,十之八九他都認識,陰陽路上走來的這個剃頭匠,在挑子上掛著個銅鈴,當中的銅舌上栓了一段繩子,垂下來攥在手裏,一拽一搖“鐺啷啷”亂響。劉橫順認得此人——走街串巷剃頭的十三刀!

舊時在天津城吃剃頭這碗飯的人,大多從寶坻縣來,因為那時候寶坻縣經常鬧水,收成不好的時候,農民就到北京或關外學習剃頭的手藝,再進天津城掙錢糊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風氣,可也不能說是個剃頭匠就是寶坻人,十三刀就是外來的,說話南腔北調,聽不出老家在哪兒。以前剃頭刮臉這一行沒有帶門面有字號的坐商,或在街邊支個剃頭棚,或者挑著挑子到處走,在各條胡同中轉來轉去,剃頭刮臉掏耳朵這一整套活兒,有這個挑子就齊了。並且來說,幹這個行當不能喝酒、不能吃蔥蒜,而且還不準吆喝,怎麽說也是動刀的買賣,橫不能吆喝“刀子快水熱,一禿嚕一個”,不中聽不是?全憑掛在扁擔前邊的一個大鐵鑷子,這個叫“喚頭”,剃頭的用小鐵條一撥這個大鑷子,就發出“嗡嗡”震顫之響,金鳴悠遠,綿長不絕,以此招攬買賣,有心剃頭刮臉的聽得這個響動,就從家裏出來了。十三刀卻不用“喚頭”,而是在挑子上掛一個銅鈴,論起剃頭的手藝,他認了第二,九河下梢沒人敢稱第一。

十三刀打清朝末年就在天津衛給人剃頭,過去女人不剃頭,都是給老爺們兒剃,講究留月亮門兒,腦門子上邊這塊得經常剃。天津衛那麽多剃頭匠,不乏師徒傳授祖輩相傳,手藝好的有的是,可都稱不上一絕,唯獨這位,聽外號就知道,無論給誰剃頭,也無論腦袋大小,哪怕前梆子後勺子長得裏出外進三角四方,準是十三刀剃完。剃頭的時候,左手手心握一塊鴨蛋圓的皮墊兒用於備刀,剃一刀備一下,讓刀子總是那麽鋒利,刀鋒在頭皮上行雲流水,十三刀下去,一刀不多一刀不少,落不下一根兒多余的,給小孩兒剃胎頭也是十三刀。可別小看這剃胎頭,那是最考手藝的,幹了多少年的老師傅未必剃得好,老時年間天津衛有“十二晌剃胎頭”的老例兒,過去的孩子很容易夭折,但是那會兒有個說法,孩子過了十二天,往後就越來越好養活了,所以在這一天要請剃頭匠到家裏剃胎頭。剃頭匠剃胎頭的時候手裏得有數兒,小孩兒的頭皮兒嬌嫩,稍不留神蹭破了一點本家可不饒,給倆嘴巴都得接著,為什麽?晦不晦氣放一邊,萬一孩子因此感染,說不定就保不住了。剃的時候讓奶奶抱著孩子,剃頭匠把一個藤子編的托盤交給孩子姑姑或別的女眷,上邊鋪著紅布或者紅紙在旁邊接著,因為孩子的胎發不能落地,剃下來以後包好了放在孩子的枕頭裏,說這樣養孩子可以長命百歲。剃頭匠剃完了以後要給本家賀喜,本家必須多給賞錢,往往剃這一個胎頭,比給十個大人剃頭還貴。十三刀不僅刀數準,刀法也好,剃刀在裏手鳳舞龍飛一般,不等孩子明白過來,眨眼之間就剃幹凈了,所以很多人寧可多掏錢也來找他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