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張瞎子走陰差(第3/10頁)

一晃過了十年,飛天大盜張立三的名號在綠林之中、江湖之內,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提起來沒有不贊同他的。官府三番五次懸賞拿賊未果,當官的聽得張立三這幾個字就頭疼,真把他逼急了敢在縣太爺的書案上留刀寄簡,那意思是告訴你,別看你拿我不住,我取你的人頭可易如反掌。後來上任的天津知縣多謀善斷,不再大張旗鼓地捉拿飛賊,只命人暗中尋訪,一來二去探聽出張立三的老娘躲在鄉下,覺得這是個擒賊的機會,預先設下伏兵,又命人放出風去,說官府已經找到張立三老娘的藏身之處,這就要去拿人。

張立三為人最孝順,聽到風聲立即趕回鄉下,進屋二話不說,背上老娘就走,剛出門就讓官差圍上了。弓上弦刀出鞘,人又喊馬又叫,燈籠火把照如白晝一般。如果說張立三扔下老娘,一個人縱身一跑,誰也追不上他,那也就不是張立三了。為了保住老娘,縱橫江湖的飛天大盜張立三束手就擒,被押到天津縣衙的大堂上面見縣太爺。縣令大人見張立三一臉正氣,不似那些個獐頭鼠目的毛賊,就調出案卷細加審問,得知張立三蒙受不白之冤,走投無路才當了飛賊,雖在天津城作案無數,但有三點難能可貴,一來從不傷及人命,二不作奸犯科,三來所得賊贓均用於周濟貧苦。縣太爺佩服這樣的俠盜,又賞識他這一身本領,就說棄暗投明的綠林人從來不少,照樣可以保國護民,你張立三願不願意將功贖罪,當個捕盜拿賊的官差,也好奉養老母。

張立三跪地稟告:“多謝老大人開恩,可我張立三沒這個福分,吃不了做公的這碗飯。”為什麽這麽說呢?不是他瞧不起官差,雖然他是替天行道、劫富濟貧、懲治不義,但是說得再好聽,他也是賊,行走江湖結交的朋友皆為綠林人,做賊的和做公的,有如水火不能相容。張立三身上雖然沒有人命案子,但這些年走千家過百戶竊取的不義之財,加起來也夠殺頭的,沒想到縣太爺法外施恩,給他留了一條活路。不當官差,對不起縣太爺;當了官差,沒臉去見綠林道上的朋友,這真叫進退兩難。張立三低頭想了一想,求縣太爺賞賜一盆石灰,他自有一個交代。縣太爺想瞧瞧他如何交代,就吩咐左右裝了一盆石灰放在張立三面前。張立三當場抓起石灰,將自己的兩只眼揉瞎了,眼珠子燒冒了泡兒,一個勁兒地往下流黃湯子,他是“哼哈”二字沒有,氣不長出,面不改色。衙門口的人都看傻了,從上到下沒有不服的,兩把白灰揉瞎了一對招子,一哼一哈沒有,這是何等的人物?

縣太爺長嘆了一聲,可憐張立三身懷絕技,到頭來成了失目之人,於是上下打點,幫張立三了結了官司,放他回去奉養老娘。張立三討了個在西北角城隍廟守夜的差事,娶一個小寡婦為妻,以紮紙人紙馬為業。兩口子連同老娘,就在廟門口賃了一處房屋居住,飛賊立爺從此變成了紮紙人的張瞎子。

縣太爺和衙門口的官差沒少照顧張瞎子,還時不常地送錢送東西,有什麽破不了的案子,官府就請他出出主意、想想法子,張立三並非鐵打的心腸,將心比心,該幫的就幫。他原本是做賊的,而且在這一行中被奉為翹楚,經過他的指點,十有八九可以破案,不過他也不是什麽案子都理會,只對付敗壞道上規矩的賊人。劉橫順在緝拿隊的師父,曾是前清衙門口的公差,也跟張瞎子有交情,因此劉橫順得叫張瞎子一聲師叔,以往沒少和張瞎子學能耐。民間一直有個說法,張瞎子不僅紮彩糊紙人,還是個走陰差的,專拿九河下梢大廟不收小廟不留的孤魂野鬼!

2.

五月二十五分龍會這一天,劉橫順從火神廟警察所出來,走到半路遇上了張瞎子,不由得嚇了一跳,瞎了幾十年的張立三,怎麽又睜開眼了?

張瞎子見了劉橫順也挺詫異,此處過往之人皆穿壽衣壽帽,你劉橫順一身警裝來幹什麽?他問明經過告訴劉橫順,城隍廟前是條陰陽路,往來的皆為孤魂野鬼,你可不該上這兒來。民間傳言不虛,張瞎子正是九河下梢的陰差。按照老時年間的說法,陰差和鬼差不同,鬼差也是鬼,陰差則是活人。因為塵世相隔,很多地方鬼差進不去,必須由活人充當的陰差去勾魂,帶上陰陽路交給鬼差。天津城上一任陰差,是西門外法場的皮二狗兩口子,由於一時貪財,放走了一個陰魂,遭了天譴雷劈,城中又不能沒有幹這個差事的人,從那時起,張瞎子就當上了城隍廟的陰差。

張瞎子知道劉橫順並非陰魂,而是生魂,不過再往前走,可就讓鬼差拿去了,便在劉橫順身上一推,催促他趕緊回去:“常言道人死如燈滅,你手上的燈籠不滅,你仍是生魂,燈籠滅了即成亡魂,到時候再說什麽也沒用了,一路上不論碰見什麽人、遇上什麽事,切記護住燈籠,千萬不可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