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4頁)

“探傷線圈有多大?”湯原問道。

“直徑比管的內徑要小數毫米,長度差不多有數厘米吧。如果把這種東西通到管內,就會在有瑕疵的地方發出信號。”

“細管的長度呢?”

“八十米左右吧。”

“八十米?就一根?”湯原瞪大了眼睛。

“一根,而且彎彎曲曲的。探傷線圈就是在裏面鉆來鉆去。”

“聽上去似乎有點難啊。”

“說白了,是費了點事。”三島苦笑一下,“坦白說,實驗過程中還發生過線圈不動的情況呢。因為把好幾根細管給焊接到一起,結果線圈鉤到了焊珠上。”

“聽起來倒是有這種可能。”

“從事生產制造的人或許能這麽說,可一向懷疑新陽的人們就沒有這麽寬容了。”

“怎麽,連這種情況都公布了?”湯原頗感意外。

這也是技術人員的感想吧,三島想。“是內部的人泄露的。因此,正好給了反對派絕好的攻擊材料。”

像探傷線圈被鉤住之類,只要稍微完善一下,立即就會解決。可反對派頓時群起攻之,就像這件事是重大設計失誤似的。說是都隱瞞到了被內部告發的地步,絕不能原諒。對於三島等人來說,實驗中出現試行錯誤是家常便飯,根本就無法忍受那種把失誤一一上報的做法。

“那發現瑕疵之後怎麽辦?”

“一般是堵住管子,若是輕水堆就多進行修補。最近使用人造纖維的激光焊接技術取得了進步,所以已不是多麽困難了。可新陽的情況恐怕很難修補。”

“唔。大致上明白了。”湯原抱起胳膊,“坦率地說,我並不覺得足夠安全。”

“是嗎?”

“我曾聽說,渦流探傷器所能發現的瑕疵大小是有限度的。”

“這一點我無法否定。要通過彎曲的管子,線圈與管的間隙必須達到一定的寬度。可間隙越大,探傷能力就越小。而要想發現小的瑕疵,就需要更窄的線圈,而且要達到一定圈數。正因為必須精確地纏繞導線,產生極限也就在所難免。”

“也就是說,小於這極限的瑕疵檢查不出來,對吧?這種瑕疵在下次檢查前有進一步擴展的可能性吧?”

“也不能說沒有。材質退化之類問題在渦流探傷時也無法發現。不過,這些瑕疵不會發展到引發重大事故的程度,而且在下一次檢查中肯定會被發現——就是這樣一種思維方式。”

“聽上去倒是非常樂觀啊。大家不是都在說,一旦鈉跟水接觸,就會發生劇烈反應嗎?你就不害怕這種情況嗎?”

“當然害怕,但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發生鈉火災的心理準備?”湯原的聲音稍大了些。

“告訴你一件好事吧。蒸汽發生器所在房間的入口附近,就放著一個黃色的液化氣瓶。你知道是什麽嗎?”

“黃色液化氣瓶?不知道。”

“是滅火器。為了跟普通的相區別就塗成了黃色,裏面是無水碳酸鈉,商品名好像叫納托萊斯,是鈉火災專用的滅火劑。這兒的職員基本上全都接受過消防訓練。”

“綜合技術部的那個……好像是姓小寺吧。那個人曾斷言絕對不會發生鈉火災。”

“他的意思是不會發生大火災。如果細管上開了洞,水的確會泄漏與鈉發生反應。不過,由於設備中有能感知這種反應所產生的氫的感應器,一旦感應到氫,供水就會立即停止,核反應堆也會停止,因此,不會發展成大火災。正如爐燃的企劃部長在電視上所說的那樣。”

“可也可能出現險情耽誤的情況啊,是不是?也必須考慮最初的反應導致細管逐漸破損的情況。一旦氫氣積多了也會有爆炸的危險吧?”

“英國就曾發生過這種事故。不過,那是因為他們的設備中沒有安裝那種迅速排出氫氣的裝置。而新陽當然安裝了。”

“看來自信滿滿啊。”

“我只是說明一下其結構原理而已。”

“夠了。接下來我想聽聽你對這次事件的見解。如果大B掉下來,發生爆炸,結果將會怎樣?你剛才列舉的安全裝置也可能會損壞哦。”湯原眼神認真地說道。

三島把目光投向新陽的模型,輕輕嘆了口氣,說道:“不知道。我只能說上天才知道。”

“這好歹也算是,”湯原輕輕擡起雙手,“一句提氣的話吧。”

三島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來,仰視著湯原。“湯原你說,有絕對不會墜落的飛機嗎?沒有吧?每年都會有眾多的死亡者。而你們對此能做的又是什麽呢?也就是降低墜毀的概率吧。可這種概率無法降低到零。乘客也知道這一點,大家都是認為這種概率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才去乘坐的。與此相同,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降低核電站引發大事故的概率而已,同樣也不能把概率降到零。剩下的只能是讓人來評價這種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