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46

詹姆斯·葛洛弗納令人驚奇之處,就是他非常聰明、英俊迷人,而且謙虛—換句話說,跟典型的政治人物截然不同。原先從來沒有人料到他會成為美國總統,更別說他自己了。

從政之前,他一直是個商人,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接手一些陷入危機的制造公司,予以轉虧為盈。算他老派吧,但他對美國的產業有信心,也相信美國工人的技術,相信勤奮工作的人理當獲得基本生活工資和像樣的醫療保障。但他不信任工會,他認為只要資本運用得當,就沒有組織工會的必要。不用說,他的員工以忠誠回報他,他們的生產率總是排在全國前幾名。

隨之而來的成功與財富,讓他接手更大的企業,媒體也報道他立志要解救這個國家的產業基礎。電視報道節目《六十分鐘》曾經專題報道過他,那一段的標題是“浴火重生的鳳凰”。播出之後不久,他就獲邀擔任商務部長,此時他已經賺夠了錢,也樂於面對新的挑戰,於是接受了。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人來說,政府單位的行政管理和無窮盡的繁文縟節,都出乎他的意料,但他不是個輕易退縮的人。結果他做得非常成功,因而後來衛生部長因為一樁貪腐醜聞而下台時,就由他接任。

之前他的妻子因患乳癌而病逝,於是他懷著強烈的奉獻精神接掌新職,為衛生部帶來多年不見的朝氣。他積極擁護一般公民應有的權利,因而讓影響力龐大的醫療界遊說團體大為光火,但這只是讓他的聲望更高。兩年後,總統候選人邀請他擔任競選搭档。總統候選人是女性—有史以來代表主要政黨競逐總統大位的第一位女性—而葛洛弗納知道,之所以找他當副總統候選人,是要以他強烈的男性形象爭取選票。

他的所有朋友都不認為他會接受,但他和妻子安始終沒有小孩,於是隨著她的過世,他覺得愈來愈難以填補生命中的那個大洞。他的解決方式,就是更賣力地工作、尋找更大的挑戰。在精力旺盛的外表之下,他其實非常憂傷—但也非常高尚。

仔細考慮兩天後,他接受了。以他自己心底的判斷,他或那位總統候選人的獲勝機會不太大。民調結果也是如此。

然後,就在初選前,那位總統候選人在愛荷華州的黨代表大會演講時,忽然腦動脈瘤破裂。她倒在台上,嚴重抽搐,如果這個畫面還不夠糟糕的話,接下來四天她只靠人工呼吸器維持生命、家人守在病床旁的形象,就更糟糕了。

從頭到尾,葛洛弗納不但照跑自己原來的行程,還接手她大部分的行程,幾乎是獨力扛起競選的責任。他掌握每個發言的機會,談到他之前如何面對妻子的疾病,讓聽眾想起自己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麽—健康、長壽,以及他人的愛。政治人物常在競選中談這些,但他說的時候,卻很難得地讓人覺得他是真誠的。

他向來言談幽默,而且才氣煥發,長相又英俊,於是民調數字開始急起直追。但真正的轉折點,是總統候選人的家人決定拔掉人工呼吸器那一夜。葛洛弗納當時在醫院,一切都結束之後,他走出一扇側門去透透氣。過了一會兒,總統候選人的丈夫也出來了,兩個人都以為完全沒有人看到他們。

但有人在看—大概是個醫院的工作人員—而且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從遠處拍到的這段視頻畫面頗為模糊,但足以清楚看到總統候選人的丈夫崩潰而哭了起來。葛洛弗納先是猶豫一下,看到那位丈夫顯然無法控制情緒後,便伸出雙手抱住他,緊緊相擁了幾分鐘。

兩個男人,都不年輕了,站在一所醫院外,其中一個是副總統候選人,支撐著另一個傷心欲絕的男人,這個畫面太人性了,完全不是排演得出來的。因而匿名拍攝者將這段視頻上傳網絡幾分鐘後,就被瘋狂轉載。在那段短短的幾分鐘影片裏,選民看到了形象和包裝後的真實面。而我相信,他們發現這位候選人其實跟他們自己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11月第一個星期天的總統選舉投票,結果並不是一面倒,但葛洛弗納—也許是現代美國政治界最不像總統候選人的—畢竟是贏了。“我是林登·約翰遜—但是沒有暗殺事件。”在就職典禮前,他這麽告訴朋友。

但是有個問題沒人能回答,也是他的對手在競選期間全力抨擊的一點,那就是詹姆斯·鮑瑟哲·葛洛弗納是不是夠堅強,足以應付最嚴重的危機?

我們所有人—這個國家,這個世界,還有他自己—很快就會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