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諸業空相(第3/9頁)

眾人靜立在側,心下皆是淒然。殿前空地上鴉雀無聲,唯有火苗在兀自燒得嗶剝作響。

“阿彌陀佛”,陳晉元宣聲佛號,復又盤膝坐地。只見他癡癡地望著火光,起初面現悲苦,漸漸的,戚色轉為平和。到了後來,陳晉元嘴角舒展,露出了慈祥的笑意,被火色一映,周身竟似籠罩上了一層聖光。

魯班頭捅了捅馮慎,“老弟你瞧,老陳是不是受刺激了?他怎麽在笑?”

馮慎看去,見陳晉元神情安寧,倒不像是失心瘋的樣子。但恐他有變,仍上前關切道:“陳知縣,你不要緊吧?”

“不要緊,”陳晉元微微一笑,緩緩說道,“方才眼觀生死、心受悲歡,反使我頓悟了禪門正道。正所謂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由此而知: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眾生萬相,五蘊輪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村民累劫修是幻,匪人造惡業也是幻,幻而無實 ,不如俱舍,皆往生於清涼極樂。我參悟到此理,大有撥雲見日之感,故而心中不勝歡喜,善哉我佛,善哉善哉……”

馮慎輕輕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烈火越燒越熾,眾多屍首也慢慢地焚成了灰燼。陳晉元心如止水,一面參悟空相,一面坦然誦經。

待得火勢漸熄,陳晉元緩緩起身,從殿角取了把掃帚,以帚柄做杖,徐步拄到肅王面前:“王爺,此時諸事已畢,犯官特來領罪。”

“你領什麽罪?”肅王道,“平谷知縣,一會兒本王著人送你回縣衙,今後縣治要務,可得悉心打理!”

陳晉元淡然一笑,“王爺不怪,實屬慈悲。然這知縣一職,就請另委賢明吧。晉元歷此際遇,深感因果天定,如若朝廷寬赦,我便打算皈依三寶、遁入空門了……”

“怎麽?”魯班頭驚道,“老陳你還真想當和尚啊?”

“阿彌陀佛”,陳晉元道,“班頭且看,我被剃去了頭發、換上了淄衣,無論是否出我本願,皆不失為一番緣法。思來想去,這摩崖寺總歸與我有緣,故而晉元要棄俗出家,滌心禮佛,求菩薩發下大聖願力,來化解寺中的血光戾氣、超度逝者亡靈。”

“唉,”肅王嘆道,“你既然心意已定,那本王就遂了你的願吧!”

“南無阿彌陀佛,多謝王爺成全。”陳晉元合十後,便欲去掃那殿前的骨殖灰燼。

馮慎快趕了幾步,攔道:“陳知縣,請先等一等!”

陳晉元停腳問道:“馮巡檢還有什麽吩咐?”

“不敢,”馮慎道,“屍首上染著虎烈拉,雖經焚燒,余毒怕也一時無法祛盡。為保萬全,不如先下山暫避些時日,若到了那會兒,陳知縣出家之心還是不改,再來這摩崖寺中駐錫也不遲啊。”

“有勞馮巡檢掛心了”,陳晉元道,“而生亦何歡?死亦何苦?萬物到頭,皆歸於塵土。此刻,我心中已然無掛無礙,豈還放不下自己這副臭皮囊?”

見陳晉元留意執著,馮慎急道:“可是陳知縣……”

“馮巡檢差矣”,陳晉元擺手微笑道,“從今往後,這世間再無什麽陳知縣,唯有一名法號覺忍的老僧罷了。儒經雲:朝聞道,夕死可矣,修禪者不亦如是?眼下我一帚在手,不去掃地又待何時?”

魯班頭道:“地有什麽可掃的?先收掩了村民的骨灰才是正經。”

陳晉元道:“塵埃是垢,骨灰也是垢。這掃地事小,卻有五德。一者自除心垢,二者亦除他垢,三去憍慢,四調伏心,五增長功德,得生善處。阿彌陀佛,剩下的事情,就不必勞煩諸位將士了,我自忖憑借一己之力,尚可還寺中一個清凈。”

魯班頭望著滿地骨灰道:“你一個人得弄到什麽時候?趁著這會兒人多,一並收拾了吧!”

“如此生受班頭。然還是方才之念,諸位無須替我操勞,老僧一人足以堪當。”陳晉元說完,便提帚去掃那余燼。“菩提無樹,明鏡非台。本來無物,何染塵埃?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魯班頭怔了一陣,自語道:“這老陳變得瘋瘋癲癲的……八成是壞了腦袋……”

“不然,”馮慎搖頭道,“陳知縣頓悟正法,此舉大合禪意。這摩崖寺,或許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肅王頷首道:“嗯,這樣也好,就由他去吧!傳本王將令:眾軍列隊,準備返京!”

兵士應了,開始清點行裝。此時塔中幸存的村民也都轉醒,來到殿前哭祭了一番後,皆跟著隊伍下山。

回行的路上,馮慎心中五味雜陳,剛過了錯水,便聽肅王忽道:“哎?咱們是不是先得去平谷縣衙一趟?”

諸人勒馬問道:“去平谷縣衙?”

“是啊,”肅王道,“之前陳晉元被擄,官符信印皆落在了歹人手中。在下任知縣就職前,須得找到縣印、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