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鑒定 50

英國,倫敦,梅菲爾區

與“大寶藏”行動中的方方面面一樣,行動指揮地點的選擇引起了大家激烈的爭論。考慮到場地設計和相關法律問題,大家認為軍情五處的行動中心不適合開展國外行動,即便行動地點僅在鄰近的巴黎。軍情六處提出可以把指揮地點定在沃克索十字路大廈——這個建議立即遭到格雷厄姆·西摩的反對。西摩一直想把那位英俊瀟灑的對手擋在“他的”行動之外,但結果似乎不太盡如人意。由於以色列在倫敦沒有行動中心——至少沒有公開的行動中心——那麽就剩下美國那邊了。在中情局辦事處指揮行動既能照顧到政治上的考慮,也能滿足技術上的要求,因為美國人在英國領土上的行動能力遠遠超過英國人自己。實際上,自從西摩上一次去過中情局龐大的地下辦公場所之後,他得出結論,美國人完全可以在白廳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從格羅夫納廣場地底下展開一場世界戰爭。“誰允許他們建地下室的?”首相曾經問他。“您,首相大人。”西摩回答說。

選好地點之後,接下來是確定受邀人這個小問題。正如西摩所擔心的,申請加入的人數很快便多得驚人——實際上,多得讓他不得不提醒諸位兄弟,他們是在開展情報行動,不是舉辦西區劇院首映禮。再說,此次行動很可能涉及一些不適合大範圍傳播的資料,因而行動過程需要比以往更加謹慎。西摩宣布,他們最後會集中向各個部門匯報收集到的情報,但各部門不能參加情報收集過程。參與人只能是三個主要人物——一個願意攬下別人不願意做的麻煩事,事後再考慮後果的秘密兄弟會的三位成員。

盡管中情局費了很大力氣掩蓋他們在倫敦的行動中心的具體位置,但格雷厄姆·西摩十分肯定地知道那個中心就在格羅夫納廣場西南角地下十幾米的地方。西摩每每想到這一點,就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就在他們的頭頂上,每天有好幾百個神態焦急的人在排隊等候簽證,有時還包括一些誓死攻擊美國本土的聖戰分子。由於在官方記錄中,那個行動中心並不存在,所以它也就沒有正式的名字。但是所有知道它的存在的人都稱它“附屬站”。附屬站的核心設施是一個露天廣場式的控制室。控制室裏裝有幾面巨大的屏幕,屏幕上能夠輕而易舉地顯示出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影像。與控制室緊密相接的是一間裝有隔音玻璃的會議室——大家親切地稱它為“魚缸”,和十幾間留給美國各大反恐和情報收集部門使用的灰色小密室。即使是主要從事反間諜工作的格雷厄姆·西摩都很難把那些部門的名稱全部記住。他想,美國人的安全基地和美國人的汽車一樣——又大又花哨,但其實效率低下。

下午6點剛過,西摩終於獲準進入附屬站。艾德裏安·卡特坐在控制室最後一排的老位置上。沙姆龍坐在他右手邊,似乎已經開始受到煙癮的折磨。西摩在他的老位置上坐下,即卡特的左手邊,然後把目光緊緊地鎖在屏幕墻上。正中央的一塊屏幕上顯示出一幅靜止的閉路電視監控畫面,畫面中的是《金融日報》社,也就是即將上場的特工佐伊·瑞德的工作單位大門口。

與報社的其他工作人員不同,佐伊一整天的活動都處於三國情報機構的嚴密監控之下。根據他們的監視,佐伊今天早上運氣不怎麽好,糟糕的北線地鐵延誤了二十分鐘。9點45分,她一臉怒氣地到達報社。中午,她和一位新聞線人在聖保羅站附近一家古香古色的小餐館吃午飯。吃完飯後,在回報社的途中,進了一家博姿藥房,買了幾件私人物品。但他們不知道那些東西到底是什麽。之後,她還被迫和報社的一名律師在一起度過了不太愉快的幾個小時。帝國航空因為她的那篇報道打算起訴她誹謗。隨後她又被叫去傑森·騰博瑞的辦公室,聽他嘮叨她的工作經費問題,說她這個月花的錢似乎比上個月還要多。

6點15分——比加百列的預期晚了幾分鐘,佐伊終於從日報總部大樓裏走出來,伸手攔的士。一輛的士迅速地停在路邊,一路超速將她載到聖潘克拉斯火車站,當然,這絕非巧合。她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護照檢查處,前往月台。在月台上,一個好色的倫敦銀行家把她認了出來,說自己已經仰慕她許久。

佐伊擔心那個人上火車後會坐在她旁邊,但還好,她的鄰座原來是在海格特見過的那名自稱“薩利”的安靜的黑發女子。佐伊所在的車廂裏還坐著其他四名隊員,包括頭發稀疏、身材矮小的“馬克思”和穿著花呢大衣的英國人“大衛”。他們沒必要向格羅夫納廣場的行動中心匯報佐伊已經上車的消息。閉路電視監控攝像頭已經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