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遊擊隊除奸(第3/10頁)

“你知道這些東西都在什麽地方嗎?”

“離心器裝配工廠在一個叫塔吉的地方——這裏。”科學家把一張航拍大照片傳給美國人,並在照片中的一組工業建築那裏圈了一下。

“正在工作的串聯,似乎是在圖韋塔附近某個地方的地下,靠近已被炸掉的法國產反應堆——他們稱為奧西拉克——原來的地址。我們不知道你們的轟炸機能否找到,它肯定是在地下並有偽裝。”

“那麽那個新的串聯呢?”

“沒概念,”希普韋爾說,“任何地方都有可能。”

“也許在別處。”特裏・馬丁說,“他們曾把所有的蛋放進一只籃子,而以色列人把那只籃子炸飛了。那以後,伊拉克人一直在到處布置假目標。”

辛克萊哼了一聲。

“你有多大的把握說薩達姆・侯賽因還沒有原子彈?”保羅爵士問道。

“很大。”物理學家說,“這是一個時間問題。他們的時間還不夠。造一顆基本的、可用的原子彈,需要有三十至三十五公斤純鈾-235。他們一年前才剛剛開始,假定那個運行的串聯能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一道旋轉工序至少需要一台離心器工作十二個小時。從純度為零到所需的百分之九十三需一千道旋轉工序。還有清理、服務、維修和分類作業。即使一個串聯中有一千台離心器在作業,也需要五年時間。明年再投入一個串聯,可能把所需時間縮短為三年。”

“這麽說,最早他也要等到一九九三年才能獲得三十五公斤鈾-235?”辛克萊插話。

“是的,沒錯。”

“最後一個問題,他得到鈾以後,還要多長時間才能擁有一顆原子彈?”

“不會很長,幾個星期吧。你們知道,自行研制原子彈的國家同時也會研究核工程學。炸彈工程學就沒那麽復雜了,只要知道怎麽幹就行了。而賈法爾知道——他知道如何建造一顆原子彈、如何觸發它。該死的,我們在哈韋爾培訓了他。但關鍵是,從時間進度來說,薩達姆・侯賽因還沒擁有足夠的純鈾。頂多只有十公斤。他還差三年時間,至少。”

大家感謝了希普韋爾博士幾個星期以來的分析研究工作,然後會議就解散了。

辛克萊要回大使館去,把他記錄下來的大量筆記整理成一份報告,加密後傳往美國。在那裏,辛克萊的報告將與美國專家們的分析作比較。這些美國專家是從桑迪亞、洛斯阿拉莫斯以及加利福尼亞的勞倫斯利弗莫實驗室抽調來的物理學家。其中,勞倫斯利弗莫實驗室有一個秘密部門,簡稱為Z部,多年來該部門受國務院和五角大樓委托,一直在監視著全球核技術的持續擴散。

雖然辛克萊不知道,但英國和美國專家組的分析是基本相同的。

特裏・馬丁和西蒙・巴克斯曼也一起離開會議室,在十月份和煦的陽光下漫步穿過白廳。

“松了一口氣。”巴克斯曼說,“老希普韋爾相當肯定。顯然美國人也完全同意。那家夥要擁有原子彈還早著呢。我們少了一個要擔心的噩夢。”

他們在街角分手了,巴克斯曼越過泰晤士河去世紀大廈,馬丁穿過特拉法爾加廣場朝聖馬丁街和戈華街走去。

確定伊拉克有什麽、可能有什麽是一回事,準確地找到它在什麽地方又是一回事。空中拍照一直在繼續。一刻不停地在空中遨遊的KH-11和KH-12人造衛星,將它們身下的伊拉克國土全都拍了下來。

十月份,另一個設備進入了太空,這是一架新型的美國偵察機——絕對機密,連美國國會都不知道。它的代號是“曙光”。它飛行在內層空間邊緣,速度達八馬赫,差不多每小時五千英裏,靠它自身的火球(沖壓式噴氣發動機),完全超越了伊拉克雷達和截擊導彈的阻截能力。曙光替換了傳奇的SR-71“黑鳥”,甚至連蘇聯的最新技術也發現不了它。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那年秋天,一邊是“黑鳥”在退役,一邊是更加老式的“老信任”還在伊拉克上空漫遊。差不多已經四十歲的U-2偵察機(外號“龍女”)也仍在拍照。早在一九六〇年,加利・鮑爾斯就是駕駛U-2飛機,在西伯利亞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上空被擊落:一九六二年夏天,也是U-2飛機發現了古巴的第一批蘇聯導彈——當時奧列格・彭科夫斯基確認了它們是進攻性而不是防禦性武器,從而揭穿了赫魯曉夫的假抗議,並播下了赫魯曉夫最終毀滅的種子。

一九九〇年,U-2飛機已經重新配置成“傾聽者”TR-1型偵察機,而不是“觀察者”,雖然它仍在拍攝照片,但功能更全面了。

所有這些信息——來自教授和科學家的、分析家和譯員的、追蹤者和觀察者的、被訪者和研究者的——都構成了一張一九九〇年秋天伊拉克的圖景,而且是一張可怕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