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5/6頁)

這是我們今晚的吉祥物。

這話是凱奇說的。但帕克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想起凱奇,想起盧卡斯,還有掘墓者。他正在念書給兒子聽,《霍比特人》【注】。

【注】《霍比特人》(The Hobbit),英國作家J.R.R.托爾金於一九三七年創作的小說,《指環王》的前傳。

盡管已經聽父親念過好幾次,他仍聽得入迷。每次羅比一害怕,兩人就拿起這本書來模擬屠殺惡龍的場景。這一幕總能讓羅比勇氣倍增。

不久前,帕克走進家門時,兒子一臉驚喜。他拉起兒子的手,父子倆走向後門廊。他不厭其煩地反復指出後院或車庫並沒有被陌生人入侵。兩人討論後認定是老瘋子約翰遜先生沒關好籬笆,才讓狗跑了出來。

斯蒂菲也抱一抱爸爸,問他的朋友情況怎麽樣,生病的那個。

“他沒事。”帕克說。他盡量想講得逼真一點,卻想不出什麽可說的。為人父母身負的罪惡感……真是左右為難。

斯蒂菲用同情的眼神目送父親和哥哥上樓去看故事書。要不是今晚情況特殊,她也會跟上樓去聽故事的,但她的直覺告訴她,現在最好別去搗亂。帕克當了父親之後才明白兒童的一個特性:就算平日吵翻了天、拼命想打壓兄弟、暗中破壞同胞手足的好事,然而一旦其中一個深受打擊——例如“船夫”事件——另一個就本能地知道應該怎麽做。斯蒂菲走進廚房,說:“我要幫哥哥準備點心,讓他驚喜一下。”

他一面念著霍比特人的故事,一面不時看看兒子的臉。兒子閉起眼睛,看起來已經心滿意足。帕克的《單親家長指南》裏說:“有時候父母親的任務不是給子女講道理,也不是教導他們該如何做事,甚至不是做出成人的表率,只要陪伴在子女身邊即可。就這麽簡單。”

“要不要繼續念下去?”他低聲問。

兒子沒有回答。

帕克把書放在大腿上,繼續坐在油漆斑駁的搖椅上,輕輕地前後搖動,看著兒子。

托馬斯·傑弗遜的妻子瑪莎在生下第三個女兒不久後便撒手人寰,而這個女兒也在兩歲時夭折。傑弗遜終生沒有續弦,費盡心力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長大。身為政治人物的他經常無奈地在家庭生活中缺席,這令他極度厭惡,唯有靠書信往來才算與女兒保持聯系。他寫了數千頁的家書給女兒,鼓勵、建議女兒,向女兒發牢騷,對女兒表達父愛。帕克對傑弗遜的認識堪比親生父親,而且能背誦出幾封傑弗遜的家書。此時他回想起其中一封,當時傑弗遜擔任副總統,正值敵對兩黨政治攻勢陷入白熱化的階段。

親愛的瑪莎,我於前日收到你在一月二十一日寄出的信,感覺有如皎潔的月光投射在孤寂的壁爐前。我置身於痛苦折磨、惡意攻擊、肆意謾罵無窮無盡之際,身心俱疲,無力應對,唯有思及家人方能體悟上帝賜予我的福祉。

他看著兒子,聽著女兒在樓下拿著平底鍋碰撞出的聲響,像往常一樣反省自己是否盡到養育兒女的本分。

這件事,經常讓他在夜晚沉沉入睡時為之憂心。

畢竟,他將子女從母親身邊帶走。無論是陪審團還是所有的朋友包括瓊自己的朋友一致認為這是唯一理智的安排,但他仍於心難安。他與傑弗遜不同,並不是因為被死神捉弄才當上單親父親。這是帕克自己作的決定。

他真的是為了子女考慮,才作出這樣的決定嗎?還是只是為了逃避自身的憂郁?最常折磨他良心的就是這個問題。婚前,瓊是那麽溫柔,那麽迷人。但他後來才發現,她大半時間都是在演戲。其實她生性狡猾,城府極深,情緒起伏不定,開心一陣子,便會連續發好幾天脾氣,而且總是疑神疑鬼。

認識瓊時,他年紀尚輕,父母卻雙雙離世。他正在經歷人生的劇變。一個人對生死之事有過切身體悟之後,往往只想找個伴來照顧自己、或者想找個伴來施放愛心,帕克的心態正是如此。

你知道嗎?男女在一起,最佳搭配是彼此不需要互相照顧。這是男女交往的鐵律。快把它記下來。

因此他找上一個貌美如花卻情緒不穩、無可救藥的女人,其實並非偶然。

無名氏兄妹陸續出世不久後,婚姻生活便需要靠各盡本分來維持。有時甚至需要作出一些犧牲,瓊自然而然地卸下面具,縱情發泄情緒,表達不滿。

帕克想盡辦法挽回這段婚姻。他陪妻子去看心理醫生,除了盡為人父親的本分外,他還將母親應盡的義務也一並承擔。他還在妻子情緒低落時逗她開心,籌辦餐會,帶她外出旅行,給一家人燒菜做飯。

瓊隱瞞了許多個人秘密,其中之一是她的家族一向有酗酒的毛病。發現她酒喝得這麽多,帕克感到十分驚訝。她有時候去參加十二個階段的戒酒會,也試過其他心理輔導。但她的酒癮屢戒屢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