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動機

第二天一早,當邢至森走進辦公室的時候,驗屍報告和現場勘查報告已經放在了桌子上。

死者名叫周軍,男,21歲,廣西人,師範大學法學院三年級學生。死因是機械性窒息,死亡時間在當晚11點半至次日淩晨1點半之間。從死者脖頸上呈環繞狀,寬8mm的勒痕以及皮膚上殘留的少許纖維看,初步推斷作案工具為一根麻繩。從死者的衣著來看,他應該是在如廁時被人從後面突然勒住的。處在第一個蹲位和第二個蹲位之間的水泥墻上留下了死者的少許皮膚組織,這與死者脖頸後面的擦傷吻合,這說明死者曾站起來掙紮過,但是由於死者身材矮小(身高1.65m),加之水泥墻的高度(1.48m),死者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被勒死的厄運。兇手作案後,將死者膝蓋彎下,後背靠著水泥墻,看起來仍然像大解的姿勢,直至早晨被發現。

在死者所穿的運動褲上無法提取有價值的指紋,從第二個蹲位上提取到一枚很模糊的鞋印,無勘驗價值。而且,經調查從當晚11點半至清晨屍體被發現,共有11個人進入廁所,現場基本被破壞。

丁樹成匯報了昨天調查走訪的情況。案發地點為師範大學男生二宿舍三樓左側衛生間。全樓分六層,共325個房間,其中宿舍306個,衛生間12個,圖書室1間(位於一樓),倉庫5間(位於六樓),值班室1間(位於一樓)。宿舍樓每晚10點半關門,次日淩晨5點開門。住宿男生為數學系、外語學院、物理系、法學院、藝術學院共計1744人。案發當晚不在寢者共83人,其中在校外租房者17人(尚在逐一核實行蹤)。22人在校外錄像廳看通宵錄像,已經查實無作案時間,因為經調查該錄像廳11點後放映黃色錄像,因此11點左右就把大門鎖上。當晚有20個家在本市的學生回家看淩晨歐洲冠軍杯柏林赫塔對AC米蘭的比賽(正在核查中)。1人(法學院三年級學生吳涵,住352寢室)在值班室值班,據值班員孫梅所講,吳涵當晚11點和她在值班室聊天至淩晨3點,後吳涵進入裏間的休息室睡覺,再也沒出來,孫梅在值班室裏打毛線聽廣播直至早上5點。5點整,孫梅打開宿舍大門。5點半左右,孫慶東跑下來說三樓死了人。另外23個不在寢的人員正在調查中。

邢至森看看一臉疲憊的丁樹成:“辛苦了。”

丁樹成笑笑,繼續他的匯報。

從案發現場看,除了其他尚未查實的人有作案嫌疑外,也不能排除校外人員作案的可能。師範大學位於本市繁華地段,往來人員比較復雜。師範大學的院墻高僅1.9米,一個成年人可以輕松翻越,而且與二舍相鄰的院墻外即本市一條主要街道。從二舍來看,由於年代久遠,雖然樓下大門緊鎖,但是窗戶多殘破不堪。一樓的窗戶都裝有鐵護欄,但是正門兩側有自行車棚,完全有可能踩在車棚的雨搭上攀上二樓窗台,打開窗戶後潛入樓內。從勘驗結果來看,二樓兩側廁所裏,有幾扇窗戶已經損壞,根本關不上,在雨搭和二樓廁所的窗台上都有攀爬痕跡,但是不能確認是在案發當晚形成的。因為通過對學生的調查走訪發現,很多學生都知道那幾扇窗戶是壞的,還把那裏叫作“綠色通道”。校保衛處有規定,如果學生晚歸,必須到保衛處說明原因,然後由值班幹部送回宿舍樓,而且第二天還要通報院系。所以很多晚歸的學生都選擇從那裏悄悄地爬上樓去。那些攀爬痕跡很可能是之前的晚歸學生留下的。

從死者的社會關系來看,死者周軍是外地人,在本地沒有親屬。其父母均為工人,社會關系簡單,基本可排除由於上一代的仇怨而導致殺身之禍的可能。從調查走訪的情況來看,死者周軍平時為人比較隨和,喜歡開玩笑。雖然有些玩笑比較過火,但沒聽說與人結過仇怨,也沒有證據顯示他與校外人員有瓜葛。死者身亡時所穿衣物中無貴重財物,上衣口袋中有人民幣32元8角,考慮到沒有哪個人會蠢到去廁所搶劫殺人,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圖財害命的可能。從死者遺物的查找情況來看,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基本的情況就是這樣。”丁樹成合上記事本。

邢至森點點頭,抽出一支香煙點燃,又把煙盒扔給丁樹成。丁樹成也點燃一根煙,兩個人相對無言,默默地抽著煙。

“你怎麽看?”吸了大半根煙後,邢至森問道。

“比較麻煩。”丁樹成把煙頭按滅在煙灰缸裏,“排查範圍太大。而且從現有的線索來看,無法推測兇手的作案動機,沒法進行下一步偵查工作。”

邢至森沒作聲,眉頭緊蹙。

他已經在經文保處幹了五年了,處理過的案子也不算少。可是性質最惡劣的也不過是故意傷害、盜竊什麽的,這樣的命案還是頭一次遇到。刑警出身的邢至森很清楚,按照慣有的偵查思路,推測作案動機是偵破兇殺案的首要步驟,可是這個兇手為什麽要殺死周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