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蒸氣流沙 第三話 荒漠

眾人跟著駝隊,行走在浩瀚的荒漠中,面對一望無際的空曠戈壁,仿佛世間萬物都已不復存在,天地盡頭只剩下旱海茫茫。

這一路上追風走塵,乏了裹著氈筒子倒在駝馬旁邊睡覺,餓了喝鹽水啃幹餅子,白天荒漠裏的氣溫高達四十多度,灼熱的氣浪能把人給烤幹了,實在耐不住酷熱的時候,就縮在沙丘土堆後的陰影裏暫作歇息,入夜後則是溫度驟降,又凍得手僵腳木,肺管子發麻腦漿生疼,也說不盡這許多艱苦卓絕之處。

五天後,駝隊終於成功穿過戈壁,接近了險惡異常的“大沙坂”邊緣,地形地貌也開始逐漸出現了變化,這裏的沙漠分布並不均勻,沙子淺的地方才不過幾公分厚,底下都是堅硬的土層,由於受到漠北寒風切割,呈南北方向分布著大量“沙溝、沙谷、沙鬥”。

此時恰好行到破曉時分,血染般的太陽開始從身後冉冉上升,東面的地平線仿佛被撕扯開一條鮮紅的傷口,浩瀚遼闊的荒漠盡頭,顯現出一片凸出物,看輪廓應當是綿延起伏的沙丘,孤零零矗立在空寂的大漠中,可隨著駝隊越走越近,就見在滿天紅霞的映射之下,那些坎坷起伏的土丘和沙山,仿佛蒙上了一抹絢麗的金漆,在眾人面前變成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巍峨城池,恍若西域古國繁華的身影重現人間,呈現出一種海市蜃樓般淒美絕倫的幻象。

正當眾人看得出神,背著獵槍的向導突然喝止駝隊,告訴宋地球,再往前就進“黑龍堆”了,那一帶風災鬼難多發,到處昏天黑地,八級大風晝夜不停,即使白天都看不清路,別說車輛開不進去,就連駝馬也很容易受驚,而且駱駝體重,一旦踩塌了沙殼子,失足掉進溝谷流沙裏就沒命了,所以只能將探險隊送到此地,不敢繼續向前走了。

司馬灰等人見狀,只好卸下裝備和水糧,那三名牧區來的向導當即與眾人揮手道別,徑自驅動駝馬掉頭折返,余下以宋地球為首的六個人則準備徒步行進,便在原地重新整理行囊。他們每人都有個帆布背包,氈筒子卷起來綁在上邊,旁邊掛著獵刀、水壺、長繩,幹糧大約能吃五六天,無線連的通訊班長劉江河,還要額外背負一部“光學無線電”,回程之際可以利用它尋求支援。

按照既定方案,宋選農將要帶領這個小組,前往大沙坂邊緣,與從克拉瑪依油田調來的鉆探、物探分隊會合,其中有工程師和專業技術人員,他們負責尋找蘇聯人留在地底的重型鉆掘設備,並獲取巖心樣本,探險隊主要的補給和裝備物資,都是由這兩支分隊負責攜帶,雙方匯合後,仍將由宋地球統一指揮。

宋地球等人從三十四團屯墾農場出發之後,一直試圖與克拉瑪依鉆探分隊保持著無線電通訊聯絡,可大概是由於風沙中含有大量鹽塵的幹擾,使得電波信號極不穩定,最後收到的訊息是“鉆探分隊已於兩天前抵達了既定區域”。

宋地球見駝隊已經去得遠了,不由得回想起當年在大漠戈壁考察古跡的經歷,對司馬灰感嘆道:“這次咱們之所以能夠順利穿越茫茫戈壁,多虧了有向導和駝隊,當年我和幾個同志來此勘察鄯善國古都圩泥城,就是在這片戈壁荒灘中迷了路,那情形真是可怕,斷油斷水,車輛和電台也都壞了,四周全是一望千裏的龜裂旱地,別說是徒步行走,就是插上翅膀的鳥雀也飛不出去。當時我看見天上有個很小的黑點,似乎是有什麽飛禽經過,直到離近了才看清楚是只小麻雀,可能這只麻雀飛進大戈壁之後就懵了,冒著四五十度的高溫,想找個有陰影的地方落腳都找不到,那時候出於求生之本能,它也不知道怕人了,直接朝著我飛了過來,剛撲在我腳邊的影子裏就再也不能動了,我把水壺裏的最後幾滴水,都喂給了這只將死的麻雀,可還是沒能救活它,生命在殘酷的大自然面前,向來就是如此脆弱……”

此時眾人整理好了裝備,開始徒步前行,宋地球一邊走,一邊繼續對司馬灰嘮叨:“唐書稱這古絲綢之路上最危險的兩片區域,一是白龍灘,二是黑龍堆,從古以來既是熱風、惡鬼出沒之地,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人畜皆不敢過,以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可並不都是虛構誇大之言啊。”

司馬灰聽得不解:“風災應當是指風沙帶來的自然災害,可鬼難又指什麽?是說那片荒無人蹤的沙漠裏有鬼嗎?”因為在以往的古老記載中,一旦形容起荒漠裏的恐怖與危險,總是少不了要提到“熱風、惡鬼”,或是“風災、鬼難”之類的詞匯,聽說駱馬之類的大牲口眼凈,能夠以目見鬼,走進“大沙坂”便會平白無故地受驚發狂,根本收攏不住,很容易跑散。難道駝馬果真能夠在沙漠裏看到一些人眼看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