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雁營第1話雁排李四(第2/3頁)

張小辮卻還道這是上官擡舉,他哪裏曉得官場上明爭暗鬥的險惡之處,於是帶著孫大麻子和黑貓,大搖大擺地前去應職,想想那雁營裏,少說也有八九百號兵勇,如今都要聽張三爺的號令調遣,真是得意非凡。

雁營中的老營管死後,營中以其子「雁排李四」為首,這李四不過二十幾歲,是雁民出身的鬧銀響馬,擅能紮排使統,故此得了個綽號,喚為「雁排李四」,又素有神手之稱,手中火器百發百中,他還有個自小相依為命的妹子「雁鈴兒」,雖然生得眉目秀艷,體態綽約,卻是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兒家,勝過『水滸』扈三娘,不讓『西遊』羅刹女,除了能征慣戰,更有百步穿楊的手段,隨身一張雁頭彎弓,七十二枝雁翎箭,向來是箭不虛發,發必應弦,此時也作了男裝,跟隨在營中征戰。

雁排李四早就覺得充為團勇給官府賣命,雖然出生入死,卻不似官軍那般有糧有餉,遠不如在黃天蕩裏殺人越貨來得痛快,何苦屈身小就,終日受人懊惱,靠吃著順氣丸才能度日?正思量著要帶兵反出城去,到時候天是王大,老子就是王二,管你什麽清軍、太平軍,只要膽敢進得黃天蕩,便隨著爺的性子,一發殺個痛快。

正這時,忽聞靈州捕盜衙門的張牌頭要來統領雁營,雁排李四是足踏風雲,氣沖牛鬥的傲骨之人,最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心想:「久聞張牌頭大名,聽得耳朵也快起繭子了,既有機緣,何不會上一會,看看他是否果真是個出眾的好漢子,然後再走卻也不晚。」當下出來相迎。

誰知雙方一照面,雁排李四還以為自已看錯了,瞧那張小辮猴裏猴氣的一臉潑皮相,歪戴帽子斜瞪著眼,小號官服穿在身上都顯得肥大,肩膀上還架著一只黑貓,只有旁邊那個麻子臉的,倒是生的虎背熊腰,只看那身量步法,料來也是得過些傳授的壯士。

但靈州自古就有拜貓仙的風俗,雁民們也尊貓仙爺爺,一見張小辮肩頭蹲著只黑貓,雁排李四等人便不敢太多看輕於他,當即上前抱拳行禮,可心中卻是有些尷尬,不太相信就憑這個潑皮般的小子,怎有本事剿殺潘和尚和白塔真人那夥巨寇?

張小辮慣會見什麽人說什麽話,又得林中老鬼指點,知道雁營之中多是草莽之輩,便也抱拳拱手,直接就問李四等人:「諸位好漢,以前可都是嘯聚山林的響馬?」

雁排李四和雁鈴兒等人聞言吃了一驚,「雁營」如今是受了朝廷招安的團勇,官家早就表示對以前的所作所為既往不咎,不知他又提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官府變了心意,要去了我等不成?想到此節,不禁個個戒備起來,悄悄將手按在了腰刀的刀柄上,只等潛伏的官軍蜂擁上來,就亮出家夥拚他個魚死網破。

誰知張小辮卻大言侃侃地說:「想我張家祖上就有人做過響馬盜,當年在綠林之中,那也是有字號有蹤跡的人物,自古以來,響馬多為明盜,遇到過往的客商大戶,先是放出一枝響箭為號,這才顯身出來攔住去路,並要念動劫山贊子說:『此山為爺開,此樹是爺栽,要想打此過,十個馱子留九個,牙崩半個說不字,嘿嘿,一刀一個草裏埋。』這就叫明目張膽,連馬頸上也要系著鈴鐺,走到哪響到哪,如此方才算得上是梁山本色的明盜響馬了,絕不是尋常的草寇毛賊之流可比,世人愚眼俗眼,哪識得咱們『響馬子』的來歷,更不知咱這綠林義氣,就不是那些齷齪兒男能學得來的,諸位既然是響馬出身,想必都是慷慨灑脫的當世英雄,讓小弟有幸得遇,實是三生有幸。」

張小辮前兩天曾和孫大麻子暗中掘藏,找出了白塔真人生前埋在城內的一匣子金洋錢,他信從林中老鬼之言,唯恐聚多了錢物招來禍端自毀前程,在沒做上高官之前,不敢再動貪念,此刻只好忍痛割愛,把金洋錢全部帶到營中,當場分給眾人,以表結納之心。

古人言:「士為知已者死」,張小辮這幾句話果真是說入了巷,滿滿一匣金洋錢更是動人眼目,那雁排李四等人俱是豪傑的襟懷,草莽的性情,一聽之下無不動容,都覺得先不論「張營官」本事如何,單只這番器量,以及仗義疏財的手段,也稱得上是宰相之材了,能夠說出這等言語,絕非凡品,此時雖然只是個雁營營官,想來日後必成大事,而且同為綠林一脈所出,我等將來如能跟隨在側,怎不得他些好處受用?於是盡皆心服,當場推金山倒玉柱,呼啦啦拜倒了一片,為首的李四說道:「雖然我等多是出身於塵埃之中,卻也頗知英雄典故,曾見古今事跡,曉得世間義氣二字最重,如蒙張三哥不棄,願先就此結納了,今後同生共死,榮損相連,不論刀山火海槍林箭雨,永遠追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