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奇襲(第3/7頁)

馬海偉參與到今天這個事件中,純屬偶然。

他在一家商報找了份記者的工作,得到消費者舉報,說漁陽縣縣郊有個工廠在生產一種偽劣的滴眼液,但在做這個選題的過程中,發現有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使漁陽縣的工商局處處給采訪作梗。這小子牛脾氣犯了,索性換了個假的名字和身份來到這裏,利用朋友的關系,承包了那工廠旁邊的一個藥械營銷站,表面是做生意,其實是暗訪搜集證據,並在這棟樓裏租了套房子,一住就是一個多月。這天正覺得資料收集齊備,可以撒了,突然有人找上門來——而且就是多年前曾經一起辦過案的北京市刑偵二處林鳳沖副處長。

“老馬,有個事情想請你幫幫忙。”林鳳沖指了指對門低聲說,“這是個‘面站’,最近可能有大生意要來。”

“面站”是黑話,意思是這是個販毒集團的窩點和毒品中轉站,毒品類型以海洛因為主。

馬海偉一聽,徑直說:“成,你說咋弄。”

“我們的偵查員在外圍已經觀察好幾天了,發現這裏偽裝成一個女員工宿舍,而且,我們發現你和那幾個女孩有見面點頭的交情。接下來,我們希望你看她們的目光能夠稍微色一點兒。”林鳳沖說。

“這個嘛……我可是個正派人。”馬海偉說。

“扯吧你就,當初也不知道誰跟我騎著自行車下班,一路上統計中國女性的‘平胸率’。”林鳳沖說。

馬海偉嘿嘿笑了。

林鳳沖告訴他,實施這個計劃的目的,是要在販毒集團進行交易的時候,突然沖進去人贓並獲:“這裏的頭目叫東哥,毒品交易主要由他來實施,另外住的四個女孩,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我們沒有展開詳細調查,所以不知道她們涉水有多深,也許她們只是東哥用來掩人耳目的幌子,受雇於他,卻並不知道他做的到底是什麽買賣;但也有可能她們受利益的驅使,已經成為販毒集團的成員。如果在交易的時候,我們的破門器在15秒內撞不開防盜門,那個東哥留在門口牽制我們的時候,她們完全有可能把海洛因‘掀了’,這樣一來,物證不足,大案變成了小案,犯罪分子也得不到應有的懲處。”

在販毒集團的交易模式中,有一條重要的原則是“人貨分離”,毒販的行動線路與毒品的運輸線路分開走。由於對毒品販子的量刑主要是根據毒品的數量和重量,因此,只要貨不在身上,被警察抓了也不能怎麽樣。但問題在於,不管人與貨分離得多遠、多久,在實施交易時必然要“人貨合一”,而這個時間就是警方實施抓捕的最佳時機。為防萬一,毒販們準備了各種各樣“掀了”的方法——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在交易的時間和地點,如果遇到突發情況,用最短的時間把帶在身上的毒品消匿幹凈。比如選擇在火車上交易,見勢不妙就往車窗外面撒;還有租住一間臨河的酒店客房,把毒品放在包裹裏,用一根細繩吊在窗外,打一種叫“即時解”的繩結,警方沖進來的一刻切斷繩索,錫紙包在下落時會自動散開,把毒品傾撒幹凈;還有更極端的,把毒品放進可以速燃的特制混紡腰帶裏,外面塗上一層白磷,在皮帶扣的位置放置一個砂紙扣兒,只要發現情況不對,在砂紙扣兒上一摩擦,瞬間就會點燃“纏腰火”,把毒品燒個精光——嚴重燒傷也比挨槍子兒好。

如果交易的地點選擇在民宅裏,那麽這個“掀了”的地方一般設置在洗手間,把裝有毒品的包裹裝在馬桶的水箱裏面,安排一個人專門坐在洗手間裏,吃喝拉撒都不能離開,只要聽到外面的動靜不對,一拉沖水把手,連接包裹上的“即時解”立刻就松開包裹,將毒品一起“稀裏嘩啦”沖個幹凈——當然這裏要有幾個先決條件:一是馬桶可以用來大小解,但沖水必須單獨接水;二是守在洗手間裏的人要十分精明,不能稀裏糊塗,外面來個聲音大點兒的快遞哥,就直接沖水,那麽金三角早晚得轉行生產潔廁靈——林鳳沖他們擔心的,正是東哥在洗手間裏安排了個女孩蹲守,一旦她把水一沖,連續數月的偵查就算白忙活了。

“你在他們面前裝出一副猥瑣的樣子,讓他們對你放松警惕,交易那天,你裝成喝醉了,上去拍門,大吵大嚷的,他們那是個見光死的生意,以為你是單純的撒酒瘋,肯定得想辦法堵你的嘴。門一開,我們就沖進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人贓並獲!”林鳳沖把計劃交代清楚,問道,“老馬,一句話,這個事兒你幹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