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4/6頁)

“一窯就燒這麽一個,我還給取了一個名兒呢——叫作烏盆兒。”趙大邊說,邊將他往門外推搡道,“行了行了,拿著這個盆兒討飯去吧,今後沒事別來串門,壞了我的財氣。”

大門“哐當”一聲關上了。張別古苦笑了一下,本來是討賬,卻只討來了個討飯用的烏盆。天色已晚,老頭子拄著竹杖一步步向家走去,他完全不知道,身後已經拖曳起了一道長長的黑影。

京劇舞台上,演到這一幕時,景象可怖:張別古一路前行,身後是劉世昌的冤魂:長長的甩發,披散在被毒殺時慘白的臉孔上,額頭上裹著黑色的水紗,黑色長袍隨著屍身在地上拖曳,雙鬢的白色鬼發猶如兩條吐出的舌頭,三綹黑色長髯仿佛是從唇齒間吐不盡的血絲……就這麽搖搖晃晃地一直跟隨著張別古。

走到一片茂密的樹林中,張別古又累又餓,不由得坐在地上,背靠著一棵古槐喘口氣。四周已經黑得像沉在水裏,老漢想,這麽坐下去,很快就徹底看不清道路了,但是想起身繼續走,身上又全無力氣……正在這時,突然耳畔飄過一陣颼颼的冷風,風中還夾雜著一個淒淒慘慘的叫聲——“張別古……”

老漢嚇得一激靈,“噌”地站將起來,以為是遇到劫道的強人了,但瞪圓了眼四下看去,黑黢黢的樹林裏根本就空無一人。

張別古抓緊了竹杖,豎直了耳朵。

又是一陣艦的冷風……

“張——別——古。”淒淒慘慘的叫聲再一次響起。

那聲音就在自己的近旁,卻不在眼前,眼角的余光一探,也不在左右,那麽……張別古戰戰兢兢地扭過頭,向身後望去——

他大口大口地喘息著。

還好,身後只有一棵樹。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令他魂飛魄散——

那棵古槐斑駁的樹幹上,竟然浮現出一張枯槁的臉孔來,披散的甩發,冤苦的眼神,掛著血絲的嘴唇一張一合,發出愈加淒慘的哀聲道:“張別古,幫我申冤啊……”

“啊!”張別古嚇得大叫一聲,拔腿就跑。樹林裏頓時狂風大作,飛沙揚面,老漢也不管那許多,只閉著眼狂奔,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和多遠,睜眼時竟已經跑回了自家門前,沖進去上了門閂,又搬過桌椅把門頂住,然後坐在地上一邊喘氣,一邊喃喃自語道:“俗話說‘少年見鬼,還有三年’,我這老來見鬼,怕是沒幾天活頭了!”

坐在黑咕隆咚的屋子裏,張別古越想越怕,便從地上慢慢爬起,摸索著點上了油燈,突然覺得尿急,想到屋外去小解又不敢,這才想起懷裏還揣著一個烏盆呢,正好當夜壺用了,於是把烏盆掏出放在地上,正準備解褲腰帶,突然,那個淒淒慘慘的聲音再次響起——

“張——別——古……”

張別古嚇得一屁股坐倒在地,手撐著倒滑了幾下,後背“哐”地撞在墻上。

油燈的燈火猶如被狂風撕扯一般亂顫,昏暗的屋子搖搖欲墜,一道黑色的影子從墻根慢慢地攀升,像一只長長的蚰蜒,一直攀升到天花板,是個飄飄忽忽的無腳人形。

張別古一泡尿就尿在褲襠裏了,縱橫的淚涕一直流淌到花白的胡子上道:“你……你要幹嗎?咱們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的,你可不能害我啊!”

“唉……”一聲幽幽的嘆息。

張別古從這一聲嘆息中,似乎感覺到了鬼魂的無奈,也覺察到它未必是要與自己為敵,於是定了定心神,試探道:“你……你要小老兒幫你申什麽冤啊?”

接下來,直接引用京劇《烏盆記》中劉世昌的一段反二黃慢板唱詞:未曾開言淚滿腮,

尊一聲老丈細聽開懷:

家住在南陽城關外,

離城數裏太平街。

劉世昌祖居有數代,

商農為本頗有家財。

奉母命京城做買賣,

販賣綢緞倒也生財。

前三年也曾把貨賣,

歸清賬目轉回家來。

行至在定遠縣地界,

忽然間老天爺降下雨來。

路過趙大的窯門以外,

借宿一宵惹禍災。

趙大夫妻將我謀害,

他把我屍骨未曾葬埋。

燒作了烏盆窯中埋,

幸遇老丈討債來。

可憐我冤仇有三載,有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