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篇 三商案 第十二章 開封府、暗室、瓦子(第3/4頁)

“那一萬秤存炭急切間恐怕難以立時找見。由於譚力作怪,吳蒙已經斷了兩天的炭,的確拿不出。以小人愚見,恐怕還得祝、臧二位想辦法,各自尋幾百秤,把今天的炭先送到內柴炭庫救急。明天若能查問出那一萬秤炭的下落最好,若仍查不出,還是由他們兩位暫時救急。至於譚力那邊,小人雖然不知道他人在何處,但汴河一路斷貨之憂,三天之內,應該就能解決。”

“好,你們二位看這樣成不成?”聞推官轉頭問雜買丞和內柴炭庫丞。

“我們不管如何處置,只要宮中不斷炭就成。”內柴炭庫丞盧晨道。

“你們兩個呢?”聞推官又問祝、臧二人。

“小人這就回去尋炭,中午之前一定把炭交到內柴炭庫。”祝德實忙道。

“好。這樁案子先就這樣。你們各自趕緊先去尋炭,其他的明天再審。”

“聞大人,宮裏等著回話,不才先告辭。”內柴炭庫丞盧晨先走了。

祝德實和臧齊也苦著臉從地上爬起來告退,吳蒙則被衙吏架起來,拖出去暫時收監。

馮賽長舒了口氣,也起身要走,聞推官卻道:“馮賽,你的事還沒完,還有兩樁要命官司,也得問你。”


邱菡被一陣窸窣聲吵醒,屋子裏燈吹滅了,一片昏黑,不知道是什麽時辰。那些人似乎把暗室上面的蓋子揭開了,門縫裏透進些微光,應該是天亮了。

聲音正是從門那邊發出,昏暗中,她辨認了半天,才認出是柳碧拂。柳碧拂手裏扯著一張帕子,正往放在門後的馬桶沿兒上鋪,可就算把帕子對角扯開,也只有那麽長,只能蓋住小半圈。柳碧拂左試右試,最終還是沒辦法,只能把帕子鋪在前半圈上,這才撩起裙子,小心坐了下去,翹著後臀,顫巍巍,生怕皮膚沾到馬桶沿子。

其實邱菡昨晚已經看過那馬桶,裏外都是新的。到這地步,柳碧拂竟還這麽裝嬌貴樣兒。邱菡轉過臉,鄙夷冷嘆了一下,伸手摸摸身邊熟睡的兩個女兒,又忍不住愁起來。

昨晚,小屋的門打開,一個老婦人端著一盤飯菜慢慢走了進來,擺到桌上。邱菡一看,四碗羹、四樣菜,飯菜器皿比自己家中都精貴。她微有些詫異,見那老婦轉身要走,忙拉住問道:“婆婆,這是哪裏?為何要把我們關在這裏?”

那老婦搖搖頭,並不作聲。邱菡還要問,那個黑壯漢走進門裏,手裏托著盞油燈,朝邱菡瞪著眼。邱菡發覺他眼中除了威嚇,似乎還隱隱藏著些說不清的東西。

邱菡已不願再怕,也回瞪著那人:“你們究竟想做什麽?”

那人卻不答言,伸手要拉開邱菡的手,邱菡不願被他碰,忙放開了手。老婦忙走出門去,竟然向上走去。燈影下,隱約見門外是一道窄階梯。邱菡這才發覺這屋子沒有窗戶,是間地下暗室,難怪如此憋悶。

四人吃過飯,兩個女兒鬧著要回家,邱菡只得柔聲安慰,讓她們躺到床上。累了一整天,兩個女兒很快便睡去。邱菡想跟柳碧拂商量一下,柳碧拂卻只垂著頭低聲說:“我也不知道。”邱菡一惱,也不再開口,躺在女兒身邊,也是累極,雖然心裏憂懼,卻也不久便睡著了。

此刻醒來,覺得這屋子比昨晚更加憋悶,透不過氣,她又憂躁起來,不由得恨起馮賽,一定是他得罪了什麽人,否則我們母女哪裏會遭這個罪?


昨天下午,楚三官帶著邱遷先到皇城東邊潘樓街的瓦子去尋馮寶,這一帶是京城瓦肆最繁鬧的地方,從南街到北街一連三個大瓦子,桑家瓦子、中瓦、裏瓦,共有大小勾欄五十余座。其中,中瓦子的蓮花棚、牡丹棚,裏瓦子的夜叉棚、象棚最大,一棚就能容數千人。京城玩樂的人,大半都聚在這裏。邱遷的父親家教極嚴,邱遷只在幼年時跟著舅舅來過兩回,成年後再沒來過。

才走到潘樓東街,就聽見一陣陣鼓樂笑鬧聲,等走進桑家瓦子,人頓時被聲海吞沒,像是跌進了雲霞繚繞的彩陣裏,比他幼年所見更加喧鬧繁盛。大大小小的棚子一個挨一個,懸掛各色彩招花簾,每個棚子裏都坐滿了人,唱有小唱、嘌唱、教坊樂、諸宮調;戲有諸般雜劇、傀儡戲、喬影戲;說有說史、說鬼神、叫果子、說渾話;雜伎有球杖踢弄、舞旋、弄索、百禽蟲蟻……京中百伎雜藝,全都薈萃於此,聲名技藝稍差一些的,都沒資格這裏做場。再加上賣藥、賣卦、探搏、飲食、剃剪、紙畫等各色小販往來穿插,笑聲、唱聲、呼喝聲、鼓樂聲、叫賣聲混做一團。

一進來,邱遷立刻便眼暈耳震,腦仁發脹,連腳下的路都辨不清,只能緊緊跟著楚三官。楚三官對這裏卻熟絡無比,左穿右繞,隨處和各色人搭話嬉笑,詢問馮寶的蹤跡。連問了幾十個人都說幾天沒見馮寶了。好不容易才出了桑家瓦子,楚三官又引著邱遷穿進中瓦和裏瓦,兩家比桑家瓦子更大,人也更多。楚三官又逢人便問,問了近百來號人,都搖頭說沒見馮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