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幻燈片再度中斷於“給讀者的挑戰”,林若平的視線也從電腦上回到聽眾身上。

“各位同學,現在我們課間休息十分鐘,請同學們利用這段時間思考一下,下堂課我會再請你們發表自己的解答。至於上星期要交的作業,請於課間時間交給助教。”

說完,林若平走下了講台。

現場學生有松了一口氣的感覺。

小纓盯視著遠方講台上的投影幕,那封挑戰書正挑釁地回望著她。雖然很有趣,但問題實在是有點困難啊。

她轉頭望見林若平從旁邊的走道緩緩上了階梯,走到教室的後方,然後從那裏的門出了教室。

許多學生湧到教室前方,將手上的作業交給了助教。

小纓從肩包中取出作業,也下了階梯走到教室前方。沿途,她聽到許多人在談論剛剛的故事。

“你想出來了嗎?”

“沒有,你呢?”

“想不太出來,不過我很想要簽名書。”

然後就是一些七嘴八舌的討論。

交了作業後,小纓默默地走回座位。

這到底是一堂什麽樣的課啊,她心想。從來沒有上過這麽有意思的課呢,老師竟然在課堂上挑戰學生,解開一樁現實生活中的密室殺人案。

小纓今年已經大四了,讀的是歷史系。從大一到現在,不得不承認,大多數老師的課比安眠藥的功效還強;但是林若平的課卻讓人愈發清醒。

小纓不常看推理小說,但一兩年前曾經有個同學借她一本埃勒裏·奎因的短篇小說集,裏面有一個短篇叫做《非洲旅客》。故事敘述奎因回到哈佛大學開設“應用犯罪學”的課,直接將學生帶到犯罪現場,然後要學生說出自己的解答,在下一堂課寫出報告。結果,三名學生都提出了很優秀的解答,但答案卻都不對。最後,奎因才提出自己的解答──也就是問題的正解。

某種程度,林若平也做了同樣的事。

小纓不禁回想起剛剛“伊斯特街謀殺案”的內容,期望自己也能想出一個答案。她絞盡腦汁,卻都是一些殘缺不全的理論。

很快地,十分鐘過去了,林若平又回到教室。學生們也陸續坐好。

哲學家偵探重新站在講台上,手持麥克風。

“好,讓我們回到《伊斯特街謀殺案》的故事之中,在進入故事的解謎篇之前,我想先請讀者說出自己的解答,只要發言就可獲贈小說一本。請各位同學踴躍發言。”說完,他帶著期望的眼神環顧四周。

小纓看見教室左邊的角落有人舉起了手,是一名體形圓滾滾的男生。

“我認為,”男生站起身來,用力道雄渾的音量說道,“死者是自殺,他在房內設置好某種機關,讓槍自動從氣窗彈出去。”

林若平點點頭。“很好,這種自動彈射機關在推理小說中很常見呢,像是柯南·道爾或範達因的作品中都曾使用過,主要都是為了將自殺偽裝成他殺。不過,警方並沒有在屋子裏找到槍支,而且如果你能詳述這個機關是什麽樣的機關,那解答會更完整……請來前面拿書。”

書送出一本了。下一位發言的人是名長頭發的女孩。

“案發現場可能有秘密通道,”她說,“兇手從通道逃出去了。”

林若平再度贊許地點頭。“這是個很好的想法,推理小說中常常會涉及建築物的一些機關,比如說日本有一名作家叫做綾行人,他的作品中就常常用到建築物的密道。不過,在伊斯特街謀殺案中,警方搜查過現場,並沒有這樣的密道存在。”

只要發言就有贈品,所以女生仍然笑眯眯地拿到了一本贈書。

“還有人有答案嗎?”林若平一臉微笑地問著聽眾。

小纓內心中有幾個理論,不過都不完整,雖然想要簽名書,但實在不敢貿然說出。

這時又有人舉手了,竟然是這堂課的助教——一名哲學所的男性研究生。

“我猜伊薩多跟拉克連太太之間有私情,傑克是他們的小孩,拉克連太太利用傑克來殺人。”

“所以,你的理論是把奎因跟斯卡德的解答結合在一起了?”林若平問。

“是的。”

“不過剛剛在故事中,警方後來已經證明傑克並非兇手了。”

“啊……”顯然,助教忘了這件事。

林若平露出微笑。“不過你的想法很好,你為犯罪動機作了比較好的說明,而且將兩個舊理論結合成新的理論,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思考方向。”

就這樣,第三本贈書也送出了。

之後,又有三四個人舉手發言,不過仍沒有人提出較具創意、較完整的解答。

五分鐘過後,現場已經沒有人再舉手了。

“好,我看也差不多了,”林若平重新走到電腦前,“大家應該也很想知道案件的真相吧,那麽,讓我們繼續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