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吼雷攀雲第十八節 人跡西(第2/4頁)



魯一棄一行人是這天下午在鎮上露面的,此時離他從土下暗道逃出“囚魂墓**”已經是第六天了。和他一起到來的都是些外形奇特怪異之人,所以一在鎮上出現,很快就被鎮上所有人知曉了。

但魯一棄他們似乎並不在意別人知曉他們的行蹤,挑了家鎮子中心岔道口旁的大酒家吃飯喝酒、猜拳行令,很是高調。大酒家二樓臨街的敞開廳房全被他們包下了,這位置可以將東西寬、南北窄的十字路口盡收眼底。南北兩邊的街面以及東來和西去主道也都可以從這裏看到大部分。當然,別人從下面這些地方也可以看到他們。

和魯一棄一起的人中最興奮的要算是瞎子,興奮得酒都喝不怎麽下去了。他知道從這落夕鎮再稍往北去百十裏,就能到自己的家了。他還知道下一步要辦的事情,必須在出了這西關鎮子後往偏北方向而去,這樣再走天把工夫自己就能見到自家婆姨和丫頭。快大半年時間沒見著了,怪想的慌地。

這些人中最沉穩的是利老頭,他的頭發雖然免不了沾了些路途上塵土,不過卻依舊梳理得一絲不亂。臉上的微笑也是那有一絲不亂,每次酒杯端到唇邊都只微抿一口,一副悠閑篤定的事情。也難怪他會這樣,還未踏入關中之地,魯一棄就已經憑超常的感覺給他們探出幾處地下暗鬥,掏出不少的好物件讓他們分了,只留下部分價值不高的用來付王副官那一夥的酬勞。利老頭知道自己委托鏢局子帶回去的那些東西足夠女兒和外孫、外孫女過好大半輩子的了。而且除此之外,魯一棄還告訴給他知道,狼山腳下法乳堂前廊柱下與殿頂瓦盒中藏有寶貝的秘密,他將這秘密也寫信告知給女兒,這樣的話,就算他們遇到什麽意外,也還可以從那裏想法子以接不時之需。就是因為魯一棄把事情辦到了這個份兒上,他才不得不決定留下來繼續幫襯著魯一棄,要不然像他這樣過慣閑暇日子的人早就回家享清福了。

聶小指把自己分得的好東西全找古玩行換了銀票和金條。他單身一個,到哪裏只要自己吃好穿好就行,而且他覺得,只要跟著魯一棄,不要說吃好穿好,到將來,對攢個金山、銀山都不是白日做夢。

另外幾個人魯一棄本都不認識,他們的到來都是在魯一棄意料之外的。不過從他們各自所持的《班經》中魯家六技的一部分可以確定,他們是魯家的朋友和幫手。

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身旁還靠著根長柄馬鞭,模樣像個腳夫的黑瘦漢子叫卞莫及,四川人,是川西一帶有名的“趕山走”大車店的掌鞭會頭,車趕得好,鞭甩得好,還會辨識良馬、伏地聽聲。

卞莫及之所以與魯家有淵源,是因為小時膽大頑皮,獨入玲瓏山九曲擱棺洞玩耍,結果迷路,數日未能轉出。幸虧當時魯承宗正往西南查尋異象,古道熱腸的他帶領卞莫及的父母以及鄉裏,用人傳人的簡陋“千裏傳影”之法尋到卞莫及,救了他一命。為謝救命之恩,卞莫及收下《班經》中定基一技,答應隨時協助魯家完成大功之事。

胖子喝酒很多,肉卻不怎麽吃,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減肥。不合身的侍衛服早就扔了,換成一身油膩的黑色大圍帶子單衣,還斜肩挎一個油布褡褳。這人其實就是魯一棄大伯魯承祖在北平院中院提到過的會“剔毫刀法”的楊小刀。

楊小刀是個厲害的屠夫,他老爹也是個厲害的屠夫,是屠夫就要靠殺牛宰羊來過生活,可是他們兩個卻偏偏在西皇山山腳下殺牛時,不小心血濺佛像,結果被一個遊方僧人下了“殺生咒”,見血即暈,見刀頭痛。屠夫見不得血和刀,那日子都沒法過下去了。幸虧是魯承祖從堯山佛泉寺涅回大師處討得一副“三道輪回帖”,雖然只解了楊小刀所中“殺生咒”,也算得是與他全家有恩。所以楊小刀收下六技中固梁一技,承諾魯家之事,必定是以命相承。

楊小刀旁邊坐著的是個回回兒,近三十的年紀,白凈秀氣的面容,小帽素衣,顯得分外的幹凈。惹人注目的是他左手中指上的一枚碩大指環,整個環雕鑄的是頭尾相接的“貔貅吞月”。這指環以及被摩擦得鋥光瓦亮地,明眼人一見就可看出是年代久遠的古器,如此碩大是因為其中暗藏機巧。這人是楊小刀的朋友,人稱年切糕,西安城鼓樓一帶都知道這個人,就連那裏小孩兒們說的兒歌中都有“年切糕,不用刀,手一開,糕就掉,要多少,切多少。”也就是說,他賣切糕時,不要用刀,只要像在“碎骨迷巷”中那樣,雙手張開一揮擺,年糕就能像紅眼睛的胳膊一樣掉下來。如此奧妙都是因為他的那枚指環,這件元末年間的異形器物,叫做“火蠶蜷腹”,在它中間卷藏了一根“焰湖火蠶絲”,其韌如鋼,其利如刃,可在指環中伸收隨意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