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撕風裂冰第十節 搔白首(第2/3頁)



俗語說,迂腐之人難動情,一旦動情似海深。這秦先生看著這老女人,竟然忘了自己的處境,竟然連女人說的什麽話也未有一字入耳。

兩家雖然都是擺弄機關消息、奇門遁甲的,但名稱切口上卻並不相同。不止他們兩家不同,江湖上哪家都有自己不同於別人的一套切口。這是為了便於自家人之間交流,也防止別人聽懂意思。

固套其實就是死坎面兒,女人看到活坎子在靠近秦先生時會出現錯亂,不受控制。雖然她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但她知道應該用死坎面來毀了他。

“搔白首”,不管你是何年歲,一搔之下皆白首,就是說你在一搔之下就老了,活到頭了。

這道坎面兒是二十八星宿位的“五指錐合罩”,從門廳、轎廳共六開間屋頂的青瓦凹道中,按倒數星宿位的順序落下。“五指錐合罩”,也是清宮內侍所用暗器“血滴子”的前身,但它比“血滴子”更小,攻擊速度更快也更隱蔽。所以有人說“血滴子”毀的一般是空技,也就是不懂技擊的人。而“五指落合罩”毀的是練家。

已然皓皓白首的半調子練家秦先生,在那“搔白首”已經套口全張的情景下還在琢磨一個老女人的兩個破牙齒,那他那顆已然蒼白的首級還能留住嗎?

被“天網羅雀”扣住的鄭五侯竟然還能站立在那裏,不但站在那裏,他還在彎腰,難道他用脊背去抵擋天花頂上密密排列的九十九枝“鳳嘴飛矛”,難道他的脊背真的能硬過龜衣。

“鳳嘴飛矛“的矛尖閃著寒光,矛尾處的彈射竹片繃得緊緊的,在“嘎嘎”作響。鄭五候知道這東西瞬間就會要了他的命,他沒有龜衣那樣的脊背,但他要是不爭取時間做點什麽的話,倒是可以變成個刺猬樣的脊背。所以他在使勁,在彎腰,他要爭取在“鳳嘴飛矛“射出之前鉆出網眼。

就鄭五候這粗壯身胚能鉆出網眼?不可能,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他是要幹什麽?他是要將水磨生鐵刀杆鉆出網眼。

鄭五候學的是圈兒刀,也就是“旋刀法”。這種刀法雖然沒什麽招法變化,但它也不是單純地抓住刀杆旋轉砍殺,這刀法中還有個小圈和雙圈。這兩個圈的變化不是依靠人的旋轉來達到殺敵的目的,而是通過樸刀本身的巧妙設計和機括控制來實現的。

為什麽鄭五候的樸刀是水磨生鐵杆的,而不像一般人用的白蠟木杆或是棗木杆,就是因為這刀杆中裝有機括。這把雙刃樸刀又叫作“如意三分刃”,它的刀杆在刀刃與刀杆連接處可以脫開變做鏈條連接,在距離刀杆尾部一尺左右也可以脫開變做鏈條連接。完全脫開後的刀形有些像三節棍。傳說中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能夠拐彎傷敵,這刀就是據此所悟制作而成。當然,這刀也可以只脫開其中一處來使用。“旋刀法”中的小圈就是指單旋刀頭或杆尾,雙圈就是頭尾一起旋動。

“如意三分刃”還有一個最毒的殺招,那是在旋身砍殺中遇到高手往外格擋時,可以突然脫開刀頭或刀尾,改變砍殺方向,出奇不意地傷敵。

鄭五候心眼太實,刀法上太多變化他接受不了,所以魯聯和魯承宗便在刀的設計上下了好多功夫,並請關外鐵工奇匠任火旺精心打制而成,達到以刀設巧的目的,從而來彌補他技擊招式上的缺陷。

你想,有誰會提防一把水磨生鐵杆的樸刀會突然變軟轉折,會突然拐彎改變砍殺方向。讓人更難想到的是五候這樣一副粗笨老實樣會在拼殺中突然出陰招。只有對手想不到的,才是可怕的,才最有機會一擊即中。

鄭五候看得出刀刃部分太寬,伸不到外面去,所以他彎下腰,將刀杆尾部伸出了網外。機括打開,尾部一尺多長的一段鐵棍變做了鐵鏈連接。雖然彎著腰旋轉杆尾有些困難,但五候憑借著身子的原地扭動,還是旋轉起來。

這個旋轉來得恰到好處,棍形剛剛施展開,“鳳嘴飛矛“就下來了,真是如同雨點一般。大多的飛矛射在地面青磚上再高高彈起。還有一些矛射在沒有被五候剛才旋砍時劈碎的椅幾上,幾枝矛排列著,近距離、高密度地一起射入,和重物砸在這些椅幾上沒什麽兩樣,頃刻間就讓那些還算完整的椅幾粉身碎骨。

其實擋走“鳳嘴飛矛”的只需要舞動一個恰到好處實實在在的棍圈。五侯舞動的棍圈雖然不快,但其中的確有一個這樣的棍圈,而且還奏效了。不但是射向五侯的飛矛被擊打後飛濺開,而且旁邊齊整整射下來的“鳳嘴飛矛”也撞開一片,攪裹作一團。

一時之間,堂前間裏是飛矛亂飛,木頭碎片亂飛,地面青磚的磚屑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