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難蔽日,冬盡綻春蕾(第3/5頁)

“董事長,恕我直言,其實也沒有什麽可以大驚小怪的,技術專利被別人家買走也很正常,或許是別家公司感覺靈敏、反應迅捷,或許就是時間碰巧了而已。”王嘉慕不以為然地說。

“是呀,如果是一般的專利技術,您這樣想,當然沒問題。關鍵是這項專利,它不是個民用產品,而是高科技行業裏的一個技術環節所應用的東西,就是開發這個技術的國外的這家公司,它也只是為其他的高科技技術所研發的一個配套體系。我再給您打個比方,就像……”姑媽四下裏尋摸了一下,看到桌上的茶杯,說:“就像這個茶杯吧,人家生產了一系列的茶杯,可我們在做茶壺的時候,發現它這個茶杯蓋也可以蓋在茶壺上,只要我們把茶杯口留得跟這個茶杯一樣大小就行了,我就不用再研發、再開模具做杯蓋了。對您王律師而言,別說這個杯蓋您根本用不著,即使您用得著,您也不見得知道去哪裏找這個杯蓋,因為開發這項專利的這家機構很不知名,與國內很少發生交集,如果不是對這個領域極為熟悉和了解的專家,肯定對此沒有興趣而且根本不覺得這個專利有什麽價值。”張詠琳很耐心地給王律師解釋,張雨齊幾個人也是第一次聽說。

“那也說明不了什麽,說不定是你們的競爭對手指使良元公司幹的呢?”王嘉慕非常善於狡辯,他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不緊不慢地說。

“競爭對手如果指使良元公司去幹,他們完全可以把這個專利技術雪藏起來,沒必要再賣給永惠,畢竟,未來競爭的是上百億產值的市場。再說,外人怎麽會知道我們確定的這套方案呢?這中間顯然是有人泄了密才對。”張詠琳說。

“是呀,您剛才不是說除了你們幾位,公司裏還有幾個年輕高管知道確立了這個方案,年輕人說漏嘴的情況時常發生,這也是難免的。”王嘉慕是律師,善於找別人說話的破綻。

“我們當然要做調查了,包括王律師您,把自己的房子給倪可欣住,私下裏與她交往,時不時地打聽些公司的情況,我們也都了解。關鍵是,除了我,老劉、陳平、老何我們四個,沒有第五個人知道我們準備采取彎道超車的方式,要把這套專利技術與我們開發的項目嫁接。當然,您是做律師的,會考慮各種可能性,我是做技術出身的,也要考慮偶然因素,萬一哪個聰明的年輕人腦洞大開想到了這一點呢?但您代表良元公司開出的報價,讓我不得不對我們這幾個人又多些懷疑。”張詠琳說。

“何以見得呢?這報價露出了什麽馬腳?”王嘉慕納悶地問,何德軍也不禁豎起了耳朵。

“我想,一億美元的這個數字一定不是您的主意,這個報價報得太有學問了,顯示出你們不僅對永惠的財務狀況很熟悉,而且很清楚地知道一億美元的價格是永惠當下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線。”張詠琳邊說,邊搖了搖腦袋。

“那您可以選擇不買,自己開發,也可以談價格嘛,但您選擇拖來拖去是什麽道理呢?我一直不明白。”王嘉慕似乎饒有興趣起來。

“你們已經吃準了我只有買這項專利這個唯一選項。您幕後的人對永惠的情況很了解,前期開發已經投進去了十來個億了,如果不買這項專利技術,就得調整以前的方案,甚至要放棄已經研發的一些成果,另辟蹊徑,這樣花費必然會超過一億美元,而且還要多花一到兩年的時間。他知道我是商人的本性,時間就是金錢,何況自己開發成本還要高一些,於是篤定我只能在權衡利弊後,咬著牙也會接這個單。我拖,只是想告訴你們,我也可以任性,也可以不在乎時間,既然不在乎時間,那說不定我們自己開發,不買這個專利了。我拖,當然是想讓你們自亂陣腳。”張詠琳說。

“那您一定很失望吧,好像您目的沒達到。我們似乎不僅沒緊張,而且很沉得住氣。”王嘉慕說著,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這個我不得不承認,你們比我想象得要耐心得多。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話您聽說過吧?”張詠琳說。

“當然,”王嘉慕不以為然地回答道,“您接著講。”

“你們算準了我是個理性的商人,很明顯,如果永惠自己開發,成本高,時間長。精明的商人只考慮利益,絕不會意氣用事。所以,即使不情願,我必然也只能高價買你們擁有的這項專利。但你們卻似乎遺忘了一個事實,我也是學技術出身,而且在國外學習和生活過多年。”

“哦?那意味著什麽?”王嘉慕略有一絲不安。

張詠琳沒有直接回答王嘉慕的問題,而是微微一笑,說:“王律師,您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要是您家的茶壺蓋丟了,您這把茶壺是扔了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