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囚徒

第二天的早上,我剛走出房門就撞見拿著盤子走上樓來的博爾特(我們的臥房在設在閣樓上,也就是在實驗室和辦公室的上面)。於是,我便跟著他順路到了桑戴克的房間。

“今天我是出不了門了,”桑戴克開口說道,“等我好一些,便會趕緊出門辦事兒的。這樣確實非常拖累工作,但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昨天我的頭可撞得不輕,現在我雖然感覺沒什麽事兒,但還是小心為妙吧。我現在得少吃多睡,直到沒有什麽後遺症出現為止。你來幫我看看頭頂的傷,然後順便幫我把一些信給寄了吧。”

我表示非常樂意幫忙,並稱贊他的自控力和判斷力過人。我的稱贊發自內心,因為一般的病人通常手上也沒什麽要忙的工作,加之病痛纏身,大多會牢騷滿腹,不會好好休息;而桑戴克向來精力充沛,工作繁忙,但受傷後卻能調整心態,安心養傷,實屬難得。於是看完他頭上的傷勢,我便下樓吃早餐了。接著,我整個上午的時間都用來給那些本來打算拜訪桑戴克的人們回信了。

午餐吃得相當簡單,桑戴克要“少吃多睡”,博爾特的用餐安排看來對我也一視同仁。吃完午餐不久,我就聽到了大廳街傳來了馬車的聲響。

“你的美女朋友來了。”桑戴克朝我擠了擠眼睛,他早就知道了我的安排,“替我告訴魯賓,一定要有信心,千萬不要喪氣。你也是,可別忘了我給你的忠告。你幫了我這麽多的忙,我真是愧疚啊,算我欠了你一個大大的人情。你趕緊去吧,別讓人家等著急了。”

我快步走下了樓梯,剛走出大門,車夫正好就停下了馬車,打開了車門。

“到霍羅威監獄,在監獄大門停。”我一邊登上馬車,一邊說道。

“嘿嘿,那地兒也沒別的門了。”車夫咧著嘴笑道。還好吉布森並沒有聽到車夫的回話和他的笑聲。

“吉布森,你非常守時啊。”我開口說道,“現在一點半還沒到呢。”

“是的,但我想在兩點鐘之前趕到那兒,這樣便能多點兒時間見魯賓,也會不影響你跟魯賓的談話時間。”

此時,我注意到她今天的打扮比平時更加精致,顯得更加美麗動人。我先是感到驚訝,然後不由得贊嘆,與此同時我內心又略感惆悵。因為我的腦海裏浮現了一幅讓我感到郁悶的場景:衣著鮮艷的吉布森和我走在肮臟的監獄裏,而我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位臨時法醫。

“那麽,”我打破沉默說道,“事到如今,我就沒必要再問你到底要不要去探監這個問題了。”

“當然不用再問了。”吉布森口氣堅定地說道,“不過還是感謝你的好意。”

“看來你已經心意已決。不過我也有責任讓你做好心理準備,我怕你到時候會被嚇壞的。”我說道。

“是嗎?”吉布森問道,“真有這麽恐怖?你跟我說說那裏是個什麽樣子。”

“首先你要知道,”我回答道,“像霍羅威這樣的監獄其存在的目的是什麽。雖然我們要探訪的人是無辜的,是一個有教養有尊嚴的人,但霍羅威監獄裏的其他牢犯可不是無辜的。在押的犯人中,大多數男性犯人都是職業慣犯,而女性犯人不是小偷小摸的,就是愛喝酒鬧事的。他們大多數人都是那兒的常客。這些犯人進監獄就跟進平常熟悉的旅館一樣,他們直呼獄警的姓名,還要求一貫享受的特殊待遇。比如,他們會求喝‘酒’。他們要求的‘酒’其實就是鎮靜劑,打完鎮靜劑他們才能平靜躁動的神經。他們也要求點上一盞燈,以驅走牢房中的恐懼。牢中的犯人品性如此,來給他們探監的人也好不了哪兒去,多數也是底層氓流。監獄當中無辜的人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就算是無辜的人在押候審也是跟其他犯人一樣,沒有特殊的照顧。”

“難道我們不能去魯賓的牢房嗎?”吉布森問道。

“天啊,當然不能。”我回答道,心想看來得趕緊勸說她打消這個念頭,我繼續說道,“我跟你講講我的親身經歷吧,那次經歷簡直可怕極了。當時我還在英國中部的一個監獄裏做醫生,有一天早上,輪到我在監獄的醫院巡房。當我穿過一條過道的時候,忽然聽見旁邊墻裏面傳來一陣詭異而吼叫聲。”

“‘這是什麽聲音呢?’我向身旁的獄警問道。”

“‘這些犯人正見他們的來訪的朋友呢。’他回答說,‘你想見識見識嗎?’”

“接著,他抽出一串鑰匙,打開了一扇小門。隨著小門被推開,原本遙遠模糊的聲音瞬間變得震耳欲聾。我走進門口看到的是一條狹長的通道,通道的盡頭坐著一名獄警。通道兩側是兩排巨型的牢籠,分別供犯人和探監的人使用。牢籠裏一張張臉,一雙雙手密密麻麻地並成了一排。那一幅景象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每個牢籠背後的景象都不盡相同,有的是扭曲的表情,有的是猙獰的笑聲,有的是一雙焦躁的手不安地抓著牢籠的圍欄。每個人似乎都在用最大的聲音喊話,想讓對方能夠在這喧囂的環境中聽見自己。然而因為每個人都在嘶吼,所以裏面聲音大得已經聽不見任何人說的任何一句話。在這樣的環境裏我產生了一種奇怪而又可怕的幻覺:仿佛所有人都並沒在說話,巨大的喧囂聲是從外面傳來的;一張張粗俗而兇殘的臉,表情扭曲,嘴巴不停地一張一合,下巴也隨之不斷地上上下下;他們情緒激動地盯著對面牢籠裏的人,而嘴裏卻並沒有發出聲音。這使我想到動物園裏的猴子,走在通道裏的人也許應該給兩邊籠子裏的人丟點兒花生米,或是扔幾張紙給他們撕著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