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第4/8頁)

“硬漢派”小說在這三位代表人物的倡導下蓬勃發展,一些名作都多次重版,廣泛流傳。同時,好萊塢根據他們的作品改編或由他們自己編寫劇本拍攝的偵探片也紛紛上市,形成“黑色電影”[19]的流派。黑色電影的異軍突起為“硬漢派”小說贏得了更多的讀者,這三位作家塑造的偵探形象,通過電影的媒介也更深入人心。

自從錢德勒和哈米特相繼去世後,“硬漢派”小說的代表人物就推羅斯·麥克唐納[20]了。某些作家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在作品中大量渲染暴力和色情,這種著重寫犯罪活動的驚險小說在全世界掀起新的熱點,“硬漢派”小說終於日趨式微。

盡管如此,這一流派的經典作仍久盛不衰,最突出的例子是《馬耳他黑鷹》,七十年來多次保持暢銷紀錄,印數累計達上千萬冊之多,吸引了整整三四代讀者。

《馬耳他黑鷹》是哈米特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21]。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通俗刊物的作者,署的是筆名彼得·柯林遜。

他於一八九四年五月二十七日生在美國馬裏蘭州聖馬利郡,父親理查德是個沉湎酒色的小農場主,原先是民主黨人,後來倒向共和黨,搞得在地方上站不住腳,只得賣掉農場,舉家離鎮,遠走高飛。全家在費城暫住一陣後,定居在巴爾的摩,理查德改行做經銷生意,維持一家生計。哈米特十三歲時因父親病重,無人挑起家庭重擔,只得離開巴爾的摩工藝學校,幹活養家。先後做過郵遞員、計時員、鐵路車場工人、裝卸工。二十一歲時進了平克頓偵探事務所[22],當辦事員,還當過專門盯梢的暗探,後來才升為辦案的偵探。這段生涯使他得益匪淺,獲得不少知識。他開了眼界,看到了社會種種不公正現象。生活經驗改變了他的政治信仰,形成他貫徹終生的一套行動準則。

一九一八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在招募新兵的愛國宣傳影響下,應召入伍。在部隊中因患流感而得了肺病,幾經住院治療無效,就此復員,領取退伍軍人病殘撫恤金。康復後又回到平克頓工作,並同在軍中醫院結識的護士喬斯結婚,生下一個女兒,取名瑪麗。

一九二二年他肺病復發,被迫辭去平克頓工作,開始賣文為生。他原先的志向是當個嚴肅作家,沉重的家累使他選擇了向通俗刊物投稿的道路。從一九二二年十月起,他寫的短篇偵探小說陸續被采用。一九二三年十月,《黑面具》雜志發表了他的第一篇以“大陸偵探”為中心人物的系列小說《縱火罪》,受到歡迎,於是他又接著發表了《奸詐小人》,《誰殺了鮑伯·蒂爾》和《燒焦的臉》。一九二五年末,他太太再次懷孕,家庭負擔越來越重,他在寫作之余,又兼職當了廣告制作人。一九二六年五月,他肺病惡化,為了避免傳染給兩個女兒,他不得不同家人分居。分居後他的寫作時間更充裕,稿費收入也多了,同時也更有時間縱情酒色,盡管妻女經常去探望,全家能團聚幾天,但他同妻子已貌合神離,終於在一九二九年末拋妻別女,獨自過著花天酒地、戕害健康的生活。

這時他已是小有名氣的偵探小說家,《血腥的收獲》、《戴恩家的禍祟》先後在《黑面具》上連載後,又由著名的諾夫出版公司出版單行本。接著又出版了《馬耳他黑鷹》和《玻璃鑰匙》。

一九三○年夏天,他已正式成名,好萊塢慕名高薪聘用。他欣然應聘,同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家一起為電影公司編寫劇本,先後寫過電影故事《城市街道》(1931)和電影劇本《馬耳他黑鷹》(1931)。他在洛杉磯安家落戶,並同麗蓮·海爾曼[23]交往,開始同居,海爾曼在他輔導下成為卓越的劇作家。

哈米特和海爾曼在生活方式上格格不入,他浸淫於好萊塢的糜爛生活中不可自拔,把電影劇本《玻璃鑰匙》的兩萬五千美元稿酬都花在賭博、嫖娼和宴樂上,海爾曼苦勸不聽,覺得無法相處,最後兩人終於取得默契,只是保持友情關系,直到哈米特去世。

由於哈米特長年耽於聲色犬馬,疏於寫作,終致才思枯竭,後來只寫過一些評論文章和幾篇短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出版的《瘦子》[24]是他第五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最後一部作品。

不過他的幾本作品都長年暢銷,筆下的“大陸偵探”、斯佩德、聶克夫婦等形象也都早已家喻戶曉,引起報界巨頭倫道夫·赫斯特[25]注意,一九三四年赫斯特以高薪雇用他撰寫連環漫畫《特工X九號》的人物對白,但他經常拖延交稿期限,不到一年就中止合約。

哈米特在政治方面的表現卻與生活作風大不相同,他是聯邦調查局的重點監控對象。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及納粹德國時代,撰寫了不少文章支持反法西斯團體。他還發起組織好萊塢進步團體“電影藝術工作者委員會”,聲援國內支持中國抵抗日本侵略,呼籲美國政府禁止出售軍火給日本。抵制日貨輸入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正式參戰後,他又申請入伍。軍方不願吸收一個四十七歲的病夫,所以兩次都被刷了下來。一九四二年九月,他第三次申請才終於被批準[26],成為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士兵。最初派在紐約訓練基地,後來輾轉到其他基地,從事軍訓工作,不久晉升為下士。一九四三年,他被派往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並奉命編輯一份士兵閱讀的《阿留申人報》。次年又升為中士,同羅伯特·柯洛尼合作編寫歷史《阿留申群島之戰》,受到軍內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