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棺柩(第4/5頁)

“我與繆將軍已對太子的棺柩細細作了觀察,並沒有發現棺柩曾被撬開、放入鐵甲的痕跡,尚將軍言之鑿鑿,說是他們先揭開一層紅漆皮,在棺蓋上鉆了一個洞,藏畢鐵甲又將紅漆皮蓋合,塗飾得天衣無縫。——狄仁傑,你知道我們不能公開開棺驗看,褻讀了太子靈柩,聖上發罪下來,不僅我要身首異處,恐怕還得累及九族。沒有聖上恩準,我連棺柩上一層漆皮都不敢鏟揭。倘是將真情奏明聖上,奏本一來一去何止十天半月能了事?——我們只得退兵一百裏,放棄最後一次反攻的機會,眼看著大好河山被敵騎踐踏。狄仁傑,如今只求你在天亮全線反攻前,剖析此謎,告訴我劉將軍。尚將軍究竟哪一個是奸逆。”

狄公細細看了太子和他的妃子的棺柩,問道:“尚將軍沒說妃子的棺柩裏也放人了鐵甲吧?”

“嗯,我哪裏說起過妃子的棺柩?”周部督有些不耐煩。

狄公又說:“聽說安葬時太子的玉體被放入一個小金棺裏。外面套了楠木外槨。棺槨之間大有空隙,那兩百副鐵甲莫不就藏在那空隙間。妃子的棺柩是依太子例同法炮制的,若內裏未藏有鐵甲,豈不就比太子的棺柩輕了許多?”

周都督大悟,卻又皺眉道:“這兩具棺柩碩大無朋,且沉重十分,如何比較其重量?”

狄公道:“下官倒有一計。聽說妃子棺柩移葬此墓穴時,曾在墓穴後開掘了一口大湖,因為太子和他的妃子生前十分喜愛遊湖,那湖上還故意泊著一艘京師禦內樣式的遊船哩。如今只需派士兵將兩具棺柩推入那湖中,看其沉入湖水的深淺,便可斷定太子的棺柩內有無鐵甲。——倘有的話,必然下沉得比妃子那棺柩深,而劉將軍通敵謀逆之罪也昭然若揭。”

周都督點頭頻頻,忽又搖頭道:“狄縣令說的甚是輕松,擅自將太子及妃子的棺柩沉入湖中,日後聖上發罪下來,叫我如何分辯?豈不是自投死路?”

狄公笑道:“周都督便說戰事日緊,突厥魁首覬覦太子棺柩內珍寶,每欲劫奪。你為了不讓太子遺體落入敵手,遭其淩辱,故預先將太子及妃子棺柩沉人湖中,以防萬一。聖上聽了,非但不會責怪都督,反會有贊賞嘉許之詞。”

周都督道:“這棺柩原是中空,如何有下沉之理?”

狄公道:“就說將棺身縛以鐵石,不由人不信。沉棺之舉有詞分辯,就無後顧之憂。兩具棺柩一旦下水,這鐵甲之謎便頓見分曉。”

周都督大喜:“狄仁傑,人道你有鬼神暗助,果然不謬。快,快派一百名士兵打開墓室後壁,備下圓木。繩索。”

繆將軍飛步回軍營傳命,片刻一百兵士攜了圓木。繩索下到墓室。

墓室後壁很快被打開,月光照在墓寢外一方高高的白石平台上,冰封的湖水在月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寒光。

士兵們開始用圓木墊入太子棺柩下,棺柩周身則繞了三四圈繩索。棺前。棺左、棺右各三十人牽著繩索向白石平台上拽拉,剩下十名士兵則不停地轉換棺柩下的圓木。

突然幾十人發一聲喊,只聽得一聲巨響,棺柩被推下了湖面。冰層破裂,水聲嘩然。棺柩在水面上搖晃了幾下,不動了,約七成浸沒在水中。

接著妃子的棺柩滾過了白石平台,慢慢放下到湖中。士兵們牽拽著繩索使兩具棺柩漂移作一處。周都督、狄公及劉、繆兩將軍神情緊張地望著湖中的兩具棺柩。 ——兩具棺柩沉下到同樣深度。

劉將軍的臉上泛出喜悅的紅暈,他激動地望著狄公,不覺熱淚盈眶。

周都督伸出一只大手,用力地往劉將軍肩頭一拍。笑道:“劉將軍,上陣吧!險些誤了大事!”

劉將軍向狄公施禮致謝,拜辭周都督自回左軍營盤,發號施令,點撥軍馬。

周都督令繆將軍:“傳我命令立即逮捕尚將軍!”

繆將軍告辭狄公,急如星火趕去右軍營盤。

周都督望著狄公:“棺身還需縛以鐵石,使之沉沒?”

狄公笑道:“將它們拖上平台,重新推入墓室。”

周都督吩咐了一下,就和狄公走了。

他們回到燈火輝煌的軍衙正廳,沙漏正指示著四更尾,——還有一個時辰,天便要亮了。

周都督升座,宣布西線反攻依原定決策不變,只是委派繆將軍暫替尚將軍右軍先鋒職務。他盛贊狄公,代表西線三軍向狄公致謝。

狄公拱手道:“周都督謬獎了,尚將軍誣陷忠良,合該敗露,無實為之,其誰 可遮?下官來此還有一事煩擾,望周都督高擡貴手賜我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