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迷宮案 第十七章(第3/4頁)

三人離小軒向園後圍墻木門走去。馬榮將門推開,卻見一座大院。前面一座石頭門樓隱於簇簇綠葉之中,彎彎脊頂之上琉璃瓦閃閃有光,兩堵樹墻分列門樓左右兩側。狄公走近擡頭一瞧,見拱門上方石板上銘刻有字,默默念道:

莫道盤陀千裏遠

通心只在咫尺間轉身對洪亮與馬榮道:“此處定是迷宮入口了,瞧那上面兩行銘文便可知曉。”

洪參軍與馬榮舉目細看,只是搖頭。洪參軍道:“此草書也太草得出奇,我竟一個字也認不出來。”

狄公好似沒有聽見洪參軍說的話,只默默站在那裏看著鉻文出神。半晌,高聲贊道:“好書法!我自寒窗苦讀到出仕為官,各種真草隸篆也算見得不少,但似這等龍騰虎躍,藤盤蔓繞,首尾纏綿,變幻莫測之狂草傑作,平生還是第一次看到!只是青苔蓋了下面落款,看不大真切。啊,我看出來了,筆者名為‘鶴衣隱士’,有趣!有趣!狄公又低頭想了一陣,說道:“我一時竟記不清到底聽說過此人沒有,不過,不管是誰,此鶴衣隱士當為蓋世神筆。古人稱書法大家為筆下通神,贊其翰墨為龍飛鳳舞,今見此等恣肆峭拔之作,不得不心悅誠服。”

(恣肆:言談、文筆等豪放瀟灑。)

狄公走過拱門之Z時,仍連連搖頭,贊嘆不已。

迎面是一排古杉,枝葉扶疏,高入雲天,樹頂毗連交錯,遮擋了射下的陽光。兩樹之間圓石成排,荊棘從生,猶如道道高大胸墻。樹蔭下滿是腐技爛葉,發出陣陣臭氣。

右首道旁有碑石一方,上刻“入口”二字。再向前,便是一條陰暗潮濕的綠色宮道,先直後彎,子拐彎處不見了盡頭。狄公凝眸遠望,一種可怕不安之感油然而生。他慢慢轉過身來一看,左首也有一條綠色宮道,幾塊大圓石堆於古杉之間,其中一塊上寫了“出口”二字。

馬榮與洪參軍默默立於狄公身後,見眼前迷宮如此幽邃可怖,無不膽寒。

狄公又轉身復瞧迷宮入口,其時雖風靜樹止,然只覺一股寒氣從宮道中襲來,透人肌骨。狄公意欲將視線移開,但那神秘的宮道令他著迷,敦促他進去看個究竟。想著想著,他似乎看見倪壽乾高大的身影立於拐彎處綠葉之中,正向他招手頻頻。

狄公努力控制住自己,強迫自己低頭看著被腐葉覆蓋到的地面。突然,他看見腳前一段土路中間有一小腳的腳印,腳尖正對宮道入口。這腳印猶如一杆路標,向他指明方向,催他入宮。

狄公長嘆一聲,轉身說道:“宮中路徑不知,只恐進得去,出不來。還是不要貿然進入為好。”

三人望而卻步,從原路返回,穿門樓,復來到花園,只覺處處雲蒸霞蔚,春色彌望,似乎陽光從未如此溫暖明媚。狄公擡頭見一高大杉樹,命馬榮道:“你攀上此樹,看看這迷宮究竟是何樣形狀,何等大小。”

馬榮喜道:“這有何難!”遂束一束腰帶,縱身一跳,攀上了樹枝,再引體向上,轉眼間便消失於濃葉之中了。

狄公與洪參軍於一棵倒伏樹幹上默默坐了。少頃,馬榮從樹上跳下,稟道:“老爺,我於樹梢之上俯視了迷宮全貌。這迷宮足有幾百畝地大小,形如蜘蛛網,只因處處樹頂毗連,看不清路徑,只見幾處煙靄氤氳,想必宮中有死水數潭。”

“你可見得形似房頂、亭尖之物?”

“卻是不曾,只見綠葉一片。”

狄公自語道:“這就奇了,倪壽乾每日進官一次,宮中如何沒有書齋畫亭?”

狄公立起,整整衣袍,說道:“我們不妨再入倪壽乾別院內細細尋查一番,興許能有所獲。”

三人將大小房間挨次看了,只見一間間門朽簾破,墻皮剝落,一片淒涼景象。三人進了一條昏暗走道。馬榮走在頭裏,忽叫道:“老爺,此間還有一室,我們進去看看。”狄公與洪參軍近前一看,果見一扇木門。馬榮用肩一扛,險些摔倒,原來此門並未上鎖,一扛即開。

狄公步入房內,只見隅角處右一張竹榻,除此房中別無他物。狄公低頭一看,地面卻是不臟,又舉目環視四壁,一面墻上有一窗戶,一副鐵格柵封了窗口。

洪參軍跟著進了房間,去向窗口,馬榮一見,已跨進門的一只腳又急抽回來,到地走道,到得走遍,對狄公說道:“以前我們曾遭人暗算過,自那以後,我一見密室、暗道就心生警戒。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你與洪參軍在房內慢慢尋查,我在外值哨,以防不測。”

狄公笑道:“好,吃一塹,長一智,若是我們擔任都被鎖於房內,只恐一時難以脫身。”伸手摸摸竹榻。上面竟無一點灰土,又說道:“想必有人在此居住,不久前才剛剛離去。”